2009年4月9日,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隆重举行了国家肉牛体系大通综合实验站、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青海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单位的“科研、实验和教学实习基地”的挂牌仪式。省农牧厅首席兽医师焦小鹿,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院长马有泉、副院长刘书杰,省农牧厅畜牧处处长党陈延,青海大学、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海北州牧科所、刚察、海晏、门源三县兽医站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挂牌仪式。首席兽医师焦小鹿和刘书杰副院长分别为大通综合实验站的建立发表了讲话和贺词,希望大通种牛场利用和发挥好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这个综合发展平台,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的联系,学习和借鉴国内的先进技术,使大通牦牛的育种和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地为全省的牦牛复壮事业服务。场长何晓林还就国家肉牛体系大通综合实验站的相关情况作了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大通综合试验站、青海大学实习基地、科研基地、高原牦牛研究中心试验基地等在大通种牛场的挂牌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大通种牛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增强全省牦牛产业的科研和开发能力,有利于扩大全省在牦牛育种等方面的社会影响,将进一步提升青海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青海肉牛业的竞争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通综合试验站将以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科学家和研究室为技术依托,把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到全省主要牦牛产区和牧户的生产实践中去。未来五年,试验站还将开展牦牛饲养管理成套技术的研发与试验示范、牦牛主要疫病安全预警与防控技术研发与示范、牛肉安全预警与品质控制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工作。并在海北州门源、刚察和海晏三个示范县重点开展工作,有计划的对农牧民开展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培训。制定出大通牦牛饲养管理规程,开展大通牦牛新品系的培育和配套养殖技术的使用,加大青海牦牛的复壮力度。随着牦牛复壮步伐的加快,大通牦牛肉产业也将实现从原料销售到终端产品精深加工的飞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