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常年坚持各种形式文化下乡活动,极大促进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文化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朋友来到府前大街,用响亮的锣鼓、乡土味十足的花会秧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政府的关怀与支持,节日的平谷沉浸在喜庆、热烈的气氛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9点钟,70支民间花会秧歌队伍,3000余名表演者在驻区部队鼓乐手和彩车的引领下走上府前大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身着艳丽节日盛装的农民,重彩夸张的扮相,随意诙谐的动作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喝彩。高跷、大秧歌、舞龙、舞狮、五虎棍、小车会、小驴舞等传统民间艺术精品荟萃。表演者浸润着乡土气息的肢体艺术语言、激越昂扬的精神面貌向人们传递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对新农村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对社会发展的坚定信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4岁的赵荣琴大妈,满头白发映着手中的两把彩扇,更显出新社会,岁月年轮磨刻出的幸福光彩。行宫村80岁的王林老汉带着老伴,自办行头,嘴叼大烟袋,以“丑婆子”形象出现在表演队伍中,问其初衷,回答就俩字“高兴”。拉起家常,了解到老汉两个儿子都在北京市区工作,老两口衣食无忧,当被问及是否担心金融危机影响儿子和自家生活的时候,王老汉高嗓门道“不怕!奥运会都办了,大地震也没咋地,还怕这!跟着共产党错不了!”。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北店舞龙曾在建国45周年大庆时被邀在天安门广场献艺,如今舞龙第五代传人王志友带着天安门表演的原班人马,举着自己扎制的青龙和火龙为大家表演了二龙戏珠、三环套月等路数,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tujian.org
花会秧歌是平谷最具历史,最受百姓欢迎的春节大戏。八十年代末至今,花会进城大拜年已连续开展20余届,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不断创新,百姓的热情也逐年升温,今年到现场观看的各界群众已超过3万人。作为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根基之深厚,普及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受关注度之高,让花会秧歌着实成了检验平谷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在繁荣农村文化活动,提高农村百姓文化水平方面,平谷区常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为农村送设备、送图书、送演出、送培训,极大促进了农民业余文化活动水平的提升,腰包富裕起来的农民,文化生活也随之富裕。仅2008年,平谷区就安排资金5600万元,用于农村数字化影厅、信息工程、图书馆建设、文化业余团队扶持等,实现了,农村数字化影厅覆盖率达到83%,“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镇乡、街道图书馆分馆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全区更是安排文艺演出达3300场,送戏下乡活动120场,其中市级、国家级专业院团演出273场次;对农村文艺骨干200余人开展谷子秧歌、胶州秧歌、山西秧歌等新秧歌培训。截止目前,有450余支业余文艺团体活跃在平谷乡村,农村地区集中了18000余人的业余表演队伍。以桃花大舞台为中心,似片片花瓣一样,各乡镇村都建立了文化演出小舞台,村村响锣鼓,月月有演出,人人齐参与的文化繁荣局面日渐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回馈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今年,各乡镇在选派传统花会项目精细化的基础上又专门组织了新秧歌表演队,代表本镇父老乡亲向全区人民做汇报演出。平谷区委区政府和各乡镇的主要领导都纷纷走上府前街与各村百姓互相拜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激情挥洒的表演,真诚贴心的关怀问候密切了党和群众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有党的惠民政策做为坚强后盾,龙腾虎跃,牛劲十足的平谷人民定能演绎出抗危机,促发展,打造首都发展新空间的可堪秉笔的时代豪情。 tujian.org
据有关人士介绍,为让更多百姓第一时间收看花会现场实况,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对花会秧歌进城大拜年活动进行全区直播。(供稿单位:平谷区经济信息中心)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