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农林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各小麦主产区全力抗旱保苗
2009-05-20

  不等不靠因地制宜

  各小麦主产区全力抗旱保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针对日趋严重的旱情,我省沿淮各小麦主产区不等不靠,因地制宜,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全力开展抗旱保苗,确保小麦、油菜安全越冬。

tujian.org

  去年12月初阜阳市在地作物普遍出现旱情,到月底最大受旱面积达500.5万亩,其中重旱118.3万亩。旱情面前,阜阳市各地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突出灌溉重点。对苗情较差的小麦优先灌溉,对早播生长偏旺的小麦慎重灌溉,对前期出现冻害的小麦加强田管适时灌溉。同时,各地结合冬季农田水利兴修的有利时机,进行村塘整治,大打机井和小口井,开展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抗旱保苗工作开展。据统计,全市目前已投入抗旱资金4433万元,最大日投入抗旱人数34万人,投入机电井15684眼、泵站144处,抗旱浇灌作物340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月18日下午,在怀远县鲍集镇腾元村,村民们用拖拉机从机井里源源不断抽出水来,一条条水龙“钻”进附近的麦田。针对持续发展的旱情,蚌埠市全面打响抗旱保苗攻坚战。该市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全市实行旱情、灾情和抗旱保苗日报制度。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保苗第一线,并由市农技部门制作了抗旱保苗技术讲座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指导群众科学抗旱。怀远县政府还拨出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小麦核心示范区抗旱工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截至1月18日,淮南市投入人力3万多人次、机械2400多台次,对全市120万亩高地油菜、岗地小麦以及20万亩蔬菜和经济作物进行了浇灌。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淮南市已连续近3个月没有有效降雨,秋冬连旱,干旱、冻害叠加,大部分地区出现近年来最为严重的旱情,对小麦、油菜及蔬菜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严重旱情,该市已开闸蓄水,蓄积水源。目前,泥河、永幸河、西淝河等内河、湖泊都已经蓄满水。

tujian.org

  为保证全市近200万亩小麦安全越冬,淮北市加大抗旱工作力度,开展土壤墒情定点监测,及时调度灾情信息和适时发布灾情预报。并根据灾情发展动态,分地区、分作物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意见,完善并适时启动农业抗灾应急预案。同时,下派有关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指导农民因地制宜落实相应的抗旱防冻措施。目前,全市抗旱工作紧张有序,苗情整体长势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针对多年少遇的严重旱情,亳州市克服靠天等雨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掀起抗旱保苗高潮。市政府组织四个抗旱督察组,分赴各县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各县区采取县区主要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分片包村、村干部包户到田的层层抗旱责任制。截至1月18日,全市日最高投入抗旱人力15.63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9466.5万元,已抗旱浇灌面积433.35万亩,旱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tujian.org

  面对今冬严重的旱情,泗县积极创新灌区管理体制,在全县开展了供水计量与收费管理模式研究,在充分研究国内现有的量水设备和技术基础上,选择性能好、误差小、成本低的量水设备,降低了供水成本,减轻了农民水费负担,推进了节水型灌区建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中国绿色时报创刊2
    · 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
    · 杨继平:谈生态文明
    · 贾治邦:积极发挥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
    · 张建龙副局长在“生态科普暨森林碳汇宣传
    · 印红副局长在全国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管
    · 把握机遇 肩负使命
    · 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人事部门开展“讲党性重
    · 在全国绿化委员会第26次全体扩大会议暨造
    · 提高认识  挖掘潜力  全面开创平原林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