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农林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云南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居全国之首
2009-05-20

  本网讯记者柏斌报道自2004年9月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培育的月季新品种“冰清”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品种以来,目前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花新品种达36个,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蔷薇属22个、杜鹃6个、非洲菊3个、含笑1个、石竹4个。这标志着云南省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真正走上世界花卉大舞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这36个云花新品种分别由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通海丽都花卉产业有限公司育成。其中杨月季公司和丽都公司育成的蔷薇属新品种各为10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龚洵研究员等培育的含笑新品种“晚春含笑”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常绿木兰科新品种。目前全省还有40个左右的花卉新品种通过了植物品种种权初审及实质性审核,各花卉企业、科研机构所储备的花卉新品种近1000个。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冰清”、“往日情怀”、“云熙”等月季新品种和“云红1号”、“云红2号”、“云之蝶”等康乃馨新品种已成为云南商品化生产的花卉新品种。尽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花新品种数量居全国之首,但与花卉育种大国荷兰每年超过1000个观赏植物新品种权的授权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云南花卉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出口量逐年猛增,已成为中国花卉第一大省和世界花卉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云南鲜切花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80%以上。1994年全省鲜切花产量仅2.1亿枝就位居全国第一并连续保持至今,2007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4.5万亩,鲜切花产量已达到50亿枝,总产值84亿元,以康乃馨和玫瑰花为主的鲜切花出口累计5221吨,其中日本、新加坡、泰国成为云南鲜切花的最大消费市场。2008年上半年全省鲜切花产量35.5亿枝,总产值已达52亿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期以来云南种植的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等大宗花卉中有9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的。花卉企业不但在进口种苗时向国外育种商支付高额的专利许可费,还要在鲜切花产品出口时获得进口国的市场准入许可,因此花卉企业、花农的利润是十分微薄的。许多花卉企业为了避免支付高额的专利费,只得选种一些过了保护期的品种,因此削弱了云南鲜切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此云南省近年来加大了对花卉新品种研发的支持力度,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新品种研发。仅“十五”期间,省科技厅就以云南野生特色花卉资源开发利用、花卉和绿化树种新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花卉种苗脱毒快繁技术、设施花卉高效栽培及采后保鲜、贮藏及运输技术、花卉花色基因工程育种、花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产品质量标准等为重点,投入经费1.02亿元安排科技计划项目29项,共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项,申请专利7件,登记花卉新品种13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云南省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使企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有力的推动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中国绿色时报创刊2
    · 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
    · 杨继平:谈生态文明
    · 贾治邦:积极发挥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
    · 张建龙副局长在“生态科普暨森林碳汇宣传
    · 印红副局长在全国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管
    · 把握机遇 肩负使命
    · 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人事部门开展“讲党性重
    · 在全国绿化委员会第26次全体扩大会议暨造
    · 提高认识  挖掘潜力  全面开创平原林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