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农林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两会代表委员为农业稳定发展建言献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硬
2009-05-20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当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有着特别的意义。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如何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出谋划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业发展成果与强农难题并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我国农业虽然遭遇罕见自然灾害,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好势头,粮食产量增加5.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王少阶委员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中这样说,但正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少阶委员分析说,当前形势下,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作为保增长的基础支撑,把农村作为扩内需的重要市场,把农民作为保民生的重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于“三农”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比较突出。 tujian.org

  民革中央委员、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委员对记者说,农业强基础,应该在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加大力度。虽然现在已经增加了这方面的投入,但是还跟不上需要,农业基本上还是在靠天吃饭。从河北、山东的大旱看出农业靠天吃饭的根本趋势未变。而中部地区五省的水系都很发达,江汉平原很多地方由于水网湖区淤塞,进入大水系的道路不通,防洪防涝的任务比较艰巨。

tujian.org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董胜波委员认为,今年大旱暴露出了粮食主产区灌溉设施落后的问题,需要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推进“滴灌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硬件设施之外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上存在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也影响了农业基础的强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协主席粟多能委员提出,基层农技人员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生活条件等需要改善,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大对县乡农技人员的培训,稳定巩固基层农技队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大学教授冯明光则认为,农业“强基础”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他说,以收入补贴为主的支农政策虽使农民近期受惠,但生产能力较难持续增强,新增资金“养人、养机构”的比重大,农民受益打了折扣。另外,近年来,土地治理项目的单位面积投入标准虽已逐步提高,如中低产田亩均投入标准在平原地区从2005年的440元,提高到2008年的630元,丘陵山区从570元提高到820元,但离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要求的差距仍大。而目前农业综合开发中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重点扶持的是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小农业企业很难得到扶持,不利于科学发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件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代表委员们在讨论中认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办法,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要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强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等。这些措施关键在于能否落实和怎样落实得见成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少阶委员说,投入是关键,他建议国家的扩大内需政策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快农村道路、改水、通电以及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惠民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同时建立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他还建议制定《农业保护法》,以法律形式约束各级政府的支农力度;完善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制度,简化过多的专项拨款种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确保县乡政府能为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可靠财力保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委员表示,当前农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容易被忽视,普遍存在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偏低等问题,需要把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最大限度地向“新农业”建设倾斜,切实帮助农民解困脱困。

tujian.org

  贵州团代表李月城代表说,“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现在正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大好时机”。他认为,国家应该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还应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入,进一步提高抵抗凝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冯明光委员则建议,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的长效投入机制,明确规定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与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标准和财政扶持力度,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对永久农保区内设施老化严重的项目进行重建改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健全农业支持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业要发展,除了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良种良法、科技支撑、人才培养,以及更完善的支农惠农政策等都构成了对农业强大的支持。如何强化农业支持服务体系,是代表委员们所关心的话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良种良法栽培是粮食增产最有效的途径,应当大力推广再生稻技术,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能。”中科院院士、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福建代表团谢华安代表这样说,他认为,要加强国家科技网络建设,应该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作为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来研究。同样来自福建省的全国人大代表、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福建省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党委书记林哲龙代表认为,农业要有好收成,关键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发展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农业。建议国家加大对农业科研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加科研经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苏代表团陈秀兰代表建议,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主攻方向明确、资源优势互补、科研推广衔接、上下游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推广中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强化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育。辽宁代表团王守彬代表建议,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库,鼓励广大技术、管理人才去农村工作、创业,成为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针对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所长汪惠芳代表建议,今后要探索惠农补贴长效机制,不论丰歉都大幅度提高种粮补贴,进一步完善支农惠农政策操作程序,进行整合、归口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建立与市场挂钩的生产补助动态机制,实行有弹性的价格补助。汪惠芳代表提出,由于缺乏配套机制,目前部分补贴不能落实到种粮大户,农机具补贴范围有局限,补贴资金出现挪用现象,农民有意见,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完善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少阶委员认为,应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较大幅度提高粮食等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扩大农产品价格保护范围,让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和回归,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农民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冯明光委员建议,加快低丘缓坡的连片开发,结合综合改土、节水灌溉、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等节本增效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山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和基地建设。在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上,进一步提高土地治理项目的财政扶持标准,建议把全国亩均投资标准由平原地区630元、丘陵山区820元分别提高到1000元和1200元左右。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小型农田水利、新农村、乡村道路、扶贫开发等建设项目进行整合,由各级政府统筹同向投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绩效,以厚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中国绿色时报创刊2
    · 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
    · 杨继平:谈生态文明
    · 贾治邦:积极发挥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
    · 张建龙副局长在“生态科普暨森林碳汇宣传
    · 印红副局长在全国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管
    · 把握机遇 肩负使命
    · 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人事部门开展“讲党性重
    · 在全国绿化委员会第26次全体扩大会议暨造
    · 提高认识  挖掘潜力  全面开创平原林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