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厅获悉:云南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克服人多地少、山区面积大等困难,多年来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全省粮食稳定增产,粮食自求平衡的能力不断增强。2002年至2007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由6240.9万亩增加到6371.4万亩,保持在全国第10位;总产量由1424.7万吨增加到1546.7万吨,由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2位。2008年预计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1560万吨目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粮食产量连续15年增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断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云南省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做到现有耕地不撂荒、不闲置,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全省农作物复种指数由2002年的141%提高到2007年的152%。晚秋粮食作物面积由过去常年300万亩左右发展到目前的450万亩左右。2008年全省共完成粮油、粮烟、粮果等各类粮食作物间套种面积1720.2万亩。同时,把发展小春粮食作物作为增加“米袋子”的重要途径,冬马铃薯、冬玉米等小春粮食作物面积2008年分别增加到200.4万亩和67.9万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针对云南省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不高的实际,省农业厅组织实施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着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和高产优质的杂交新品种。2008年全省水稻、玉米、马铃薯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0%、90%和60%。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精量播种、育苗移栽以及精准、量化、免耕栽培、旱作节水、秸秆还田、农机农艺结合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以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四大主要粮食品种为重点,大力开展“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园、万亩辐射带”高产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2008年在全省57个县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增产粮食近20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粮食增产基础。在水利尚未解决的坝区,以治水为龙头,以农田整治、改土培肥为基础,综合配套农艺措施提高单产;在水利已基本解决的地方,以农田整治,改土培肥为重点,进行园田化建设,实现高产稳产;在山区、半山区以坡地改梯地为重点,固定耕地,改土培肥,控制水土流失,建设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水平梯地。有水源而气候又适宜的地方,进行旱地改水田;水源不足的地方,建设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水井、小提水站,发展水浇地,走节水农业的道路。目前全省累计建成300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4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施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安排专项资金,对种粮农民实施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2008年全省共安排26.8亿元资金,为全省粮食继续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悉,为应对当前国际粮食形势继续发生的深刻变化,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省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省粮食增产100亿斤(500万吨),实现总产量达到2000万吨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