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央警卫团首任团长张耀祠:保卫毛主席 逮捕江青
2011-03-15

   相关新闻:千人悼念张耀祠将军:给毛主席[ZhuXi]站一辈子岗 

              毛泽东在滴水洞的11天:叶群密告罗瑞卿的状

 

  40年来,他几乎和毛主席[ZhuXi]形影不离,主席[ZhuXi]的安全、保卫,乃至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他
   
    不知是缘分还是机遇,77年前,17岁的张耀祠当兵后的第一班哨,就站在毛主席[ZhuXi]办公室的门口,此后40年,他再没离开过毛主席[ZhuXi]。他曾任中央[ZhongYang]警卫[JingWei]团首任团长,负责安排主席[ZhuXi]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GongZuo]。

  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94岁。11月4日上午9时,他的追悼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举行,告别厅只开了一个小门,前来悼念的却有上千人。大家自觉地站了20多排,都希望送老人最后一程。

  “丰泽园中说重任,西子湖畔讲做人。汇报桌前解疑虑,言传身教为榜样。平生幸调中南海,永记将军培育恩。”中南海老战士们联手写下的这首诗词,在告别厅门前传诵。满头银发、年过八旬的毛主席[ZhuXi]专职摄影师钱嗣杰不时发出一声声长叹:“主席[ZhuXi]身边的人又少了一个……”不少老战友也感慨:“耀祠同志[TongZhi]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保卫毛主席[ZhuXi]!”

  追悼会结束后,张耀祠的秘书、原中共中央[ZhongYang]办公厅警卫[JingWei]局(以下简称“中央[ZhongYang]警卫[JingWei]局”)秘书科科长孟进鸿,中央[ZhongYang]警卫[JingWei]团一中队指导员王明富,人民大会堂老服务员李志芬等,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独家专访。他们眼含热泪,回顾了与张耀祠一起保卫毛主席[ZhuXi]的岁月。

  “8341”的秘密

  1916年,张耀祠出生在江西于都。1933年5月,年仅17岁的他带着家乡5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少共国际师(长征中一支平均年龄约为18岁的特殊队伍)。两个月后,他被调往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ZhongYang]政府警卫[JingWei]连,第一天站岗,就是在毛主席[ZhuXi]办公室门口。1934年4月,他调任八军团保卫局侦察科,不久便参加了长征。

  “长征结束后,耀祠同志[TongZhi]跟着周恩来来到西安办事处,不久又到了延安警卫[JingWei]团,最后进了北京,任首都公安警卫[JingWei]司副政委。之后,他几乎就跟着毛主席[ZhuXi]转了,无论毛主席[ZhuXi]在中南海还是外出,都形影不离。”孟进鸿拿出张耀祠生前撰写的回忆录:1953年5月的一天,张耀祠被中央[ZhongYang]警卫[JingWei]局局长汪东兴叫到办公室。“汪局长说,中央[ZhongYang]决定成立中央[ZhongYang]警卫[JingWei]团,负责保卫党中央[ZhongYang]领导核心,保卫五大书记……调你来中央[ZhongYang]公安部九局任副局长兼中央[ZhongYang]警卫[JingWei]团团长。”

  就这样,张耀祠成为番号为“8341”的中央[ZhongYang]警卫[JingWei]团的首任团长。关于“8341”的来历,传言不少,有人说,毛主席[ZhuXi]是在征求了一位算命先生的意见后才这样决定的,而他恰巧活到83岁,前后主政41年。孟进鸿说:“这个代号怎么来的耀祠同志[TongZhi]最清楚。他到任后,向中央[ZhongYang]军委总参谋部作了报告,这个番号是按编制序列来的,毛主席[ZhuXi]压根儿就没派什么人去拜访过什么算命先生。”

  1953年6月9日,张耀祠宣布中央[ZhongYang]警卫[JingWei]团成立。该团主要负责人民大会堂、天安门、钓鱼台国宾馆、毛家湾、北戴河、中央[ZhongYang]领导及外宾行车路线的安全。

  中央[ZhongYang]警卫[JingWei]团一中队指导员王明富告诉记者,张耀祠常对部下强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中南海这样的地方做警卫[JingWei]工作[GongZuo],尤其要防范两种人:一是职业特务,专门搞暗害、收情报;二是亡命之徒和敌对分子。”

  警卫[JingWei]团组建不久,张耀祠便给各级干部进行了几次培训,还列举了好几个例子:苏联有一个女特务,趁列宁上汽车时向他连开几枪,子弹还是有毒的;我国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参加军区晚会,刚讲完话走下台,某军分区宣传科科长就向他连开三枪,黄当即牺牲,凶手也自杀,经查,凶手是因为父亲在土地改革时被斗心怀不满,伺机报复……王明富回忆说:“耀祠同志[TongZhi]这是要告诉大家,敌人会伪装成形形色色的人,躲在暗处,而我们[WoMen]在明处,我们[WoMen]要具有高度警惕性,既要心细如发,又要不畏强暴。”

  衣食住行无小事

  在王明富记忆中,已是“8341”团长的张耀祠,每天都陪在毛主席[ZhuXi]身边,有时毛主席[ZhuXi]入睡了,他就睡在一侧的值班室。“1966年8月后,毛主席[ZhuXi]一直在中南海游泳池工作[GongZuo]、居住,耀祠同志[TongZhi]也长年守在那里。游泳池的值班室只能放下一张床,十多平方米大。其实,他住得离毛主席[ZhuXi]很近,步行最多一刻钟,骑车5分钟就能到,但他几乎不回去。”

  曾一起工作[GongZuo]过的战友们回忆,张耀祠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他是支部书记,毛主席[ZhuXi]身边的大夫、护士长、卫士长、大师傅、服务员、管理员、司机都归他管,各方面都要操心,都要考虑周全。”

  孟进鸿向记者讲述了张耀祠吩咐他做的几件“小事”:

  “毛主席[ZhuXi]乘专列外出,火车停在哪儿、停站后怎么布置警卫[JingWei],都要耀祠同志[TongZhi]安排。一般我们[WoMen]会带二三十个‘8341’的警卫[JingWei],‘文革’时甚至会带一个连。火车内圈是我们[WoMen]的人,外圈是地方部队。有时,毛主席[ZhuXi]会在火车上休息或找地方领导谈话,耀祠同志[TongZhi]都要带着我提前从车头到车尾走一趟,逐个环节考察,看有什么安全疏漏。”

  “毛主席[ZhuXi]晚年,视力因为白内障下降得厉害,却始终不肯接受手术,也不愿验光。耀祠同志[TongZhi]就安排我去给毛主席[ZhuXi]配眼镜。他拿出一副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ZhuXi]戴过的眼镜,吩咐我,‘就说给一位老人配,现在多大年龄,按当时的度数推算现在该配多少度’。没想到,配镜的老师傅一看我递上去的眼镜就说,‘这是中南海的’,我赶紧说不是。他接着说,‘这眼镜是左克明(时任北京医院眼科主任)验的光’,我很惊讶,但还说不知道。老师傅继续说,‘这眼镜徐业夫(原中共中央[ZhongYang]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拿来过’,我也说不认识。就这样,心知肚明的老师傅和我商量了一番,每次拿回去3副相差25度的眼镜给毛主席[ZhuXi]试戴,不合适就送回来换。就这样,从几百度一直试到1000多度,毛主席[ZhuXi]才勉强能看清楚。”

  毛主席[ZhuXi]5年不离手的“2号卷烟”,也离不开张耀祠的精心安排。孟进鸿告诉记者,自从1965年偶然从贺龙手里抽到清凉香醇的“神秘”烟卷,毛主席[ZhuXi]就对这种产自四川什邡的烟爱不释手。“起初,我们[WoMen]没有惊动烟厂,而是每月派专人从北京前往成都军区取烟。‘文革’期间,西南局书记李井泉被打倒,这条线断了。耀祠同志[TongZhi]派我秘密找到卷烟厂,直接联系。好不容易供应上了,1971年林彪垮台后,四川的领导班子换了,烟又断了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耀祠多次派孟进鸿“南下”。“开始,我带着北京的烟草技工去什邡学习,我们[WoMen]在那里住了半个多月,可师傅还是学不来。后来中央[ZhongYang]决定,请烟厂的师傅来北京,就住在南长街附近,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耀祠同志[TongZhi]就是这么细致地做每一件事。”

  孟进鸿还回忆说:“毛主席[ZhuXi]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毛主席[ZhuXi]外出视察,耀祠同志[TongZhi]都要为他带上几箱子书,还会根据需要在外地替他借书,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图书馆都有耀祠同志[TongZhi]的借书记录。”

  知其一不能知其二

  在部下和战友眼中,张耀祠话不多,保密工作[GongZuo]做得最到位。

  “需要保密的事,你一个字都别想从他嘴里知道。我在他手下工作[GongZuo],但毛主席[ZhuXi]外出时,他几乎都是亲自组织,亲自给外地打电话,不让我参与。”孟进鸿说,在毛主席[ZhuXi]身边工作[GongZuo],有个必须遵守的原则:“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打听的不打听。该你知道的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告诉你多少就是多少,知其一不能知其二。比如随毛主席[ZhuXi]出行,什么时间到了哪里,见了谁,我们[WoMen]不能做文字记录,全得凭脑子记。”

  孟进鸿回忆说,毛主席[ZhuXi]身边的工作[GongZuo]人员都不喜欢江青[JiangQing]。“每次我去给耀祠同志[TongZhi]送文件,出来时他都会叮嘱我,先从门缝看看江青[JiangQing]在不在,如果不在我骑上车就跑。碰到她,不下车不礼貌,下了车,她又会问得特别仔细,送了什么文件都要汇报。”

  工作[GongZuo]人员对江青[JiangQing]的不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一点,是她根本不关心毛主席[ZhuXi]。张耀祠曾在回忆录中记载,毛主席[ZhuXi]晚年患病期间,医护工作[GongZuo]由汪东兴、张耀祠领导。一次,毛主席[ZhuXi]突然休克,大家非常紧张,好在医护人员及时抢救,他才脱离危险。事后,张耀祠向江青[JiangQing]汇报毛主席[ZhuXi]的身体情况,她得知后竟半信半疑地说:“毛主席[ZhuXi]的体质很好,怎么可能病得这么厉害,你们谎报军情!”还坚称毛主席[ZhuXi]身边的工作[GongZuo]人员和中央[ZhongYang]办公厅、警卫[JingWei]局的领导同志[TongZhi]是“反革命”、“特务集团”。

  “江青[JiangQing]身为毛主席[ZhuXi]夫人,当时又是政治局委员,应该对毛主席[ZhuXi]的健康更关心。她说出这番话,让我们[WoMen]所有人感到寒心、紧张、茫然。”孟进鸿说。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主席[ZhuXi]因病与世长辞,同他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张耀祠悲痛万分。

  此后,在党中央[ZhongYang]打击“四人帮”的过程中,张耀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76年10月6日下午3时,汪东兴通知张耀祠和警卫[JingWei]局副局长武健华:“今晚8时统一行动,你们负责拘捕江青[JiangQing]。”

  张耀祠在回忆录中揭开了逮捕江青[JiangQing]的过程:因为多年来一直负责中南海的安全保卫,他对这里的每处环境、每个哨位都了如指掌。晚8时30分,他带领行动小组来到中南海万字廊201号,江青[JiangQing]的住所,朝门口的警卫[JingWei]点了点头就进去了。当时,江青[JiangQing]刚吃过晚饭,正在沙发上闲坐,见张耀祠进来,仍然端坐。张耀祠在江青[JiangQing]面前站定,严肃宣布:“江青[JiangQing],我接华国锋总理电话指示,你现在还进行分裂中央[ZhongYang]的活动,党中央[ZhongYang]决定将你隔离审查,你要老实坦白交待罪行,要遵守纪律,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马上执行,你把文件柜的钥匙交出来!”江青[JiangQing]听后一言不发,慢慢从沙发上站起来,取了牛皮纸信封,用铅笔写了“华国锋同志[TongZhi]亲启”7个字,将腰间的一串钥匙放入信封,再用密签封好,交给张耀祠。

  “我身为秘书科科长,整天跟着耀祠同志[TongZhi],这件事我竟一点都没有察觉,可见他的保密工作[GongZuo]多到位。”孟进鸿回忆说,“那天晚上,他只通知我留两个人值班,我事后才知道,是让他们到张春桥家里清理文件。第二天一早,我碰到干部大队大队长李广银,他提着一大桶饭,我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啊,大队长?’他指指地底下,悄悄说,‘送饭,那4个人抓起来了。’我才恍然大悟。”

  最大心愿是回老家看看

  在王明富的记忆中,张耀祠一生节俭,自己曾想送给他一个小药杯,他坚持不肯收下。离休后,张耀祠每天都出门散步、买菜,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以前的老同事叙旧。“今年‘五一’我还去看望老人家,他特别兴奋,一直站着和我们[WoMen]讲话,不肯坐下,还把家里好吃的全拿出来。”

  人民大会堂的老服务员李志芬也沉浸在回忆中:“那时候,为了让毛主席[ZhuXi]在繁重的工作[GongZuo]之余稍微放松,耀祠同志[TongZhi]每周六都在人民大会堂安排舞会。周恩来、刘少奇他们都来。我们[WoMen]一听见歌曲《浏阳河》,就高兴地鼓掌,因为这就代表毛主席[ZhuXi]来了,这是他最喜欢的舞曲……耀祠同志[TongZhi]开始不会跳舞,总是站在毛主席[ZhuXi]后面,后来大家都劝他学,为了毛主席[ZhuXi]也要学习……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2010年10月,张耀祠告诉儿女,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回江西老家看看。月底,他回到江西南昌,见到不少老战友。“他高兴得像个孩子,打算待上几日再回老家于都,没想到心脏病突发,被送入医院急救,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张耀祠的家人说。张耀祠1935年入党,长期跟随毛主席[ZhuXi]南征北战,他多少次梦回家乡,最终却离出生地仅一步之遥。

     相关链接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
    ·毛泽东晚年迷上了李小龙 有了好电影文
    ·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
    ·周瑜被“丑化”:实非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
    ·昂山素姬:民主的旗帜 冬日的腊梅
    ·史铁生:我与地坛
    ·孙中山两次死里逃生内情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上):苦追宋
    ·史铁生:地坛里玩耍的孩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