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如云战将中,杨勇将军是威名赫赫的“三杨”(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之一。在长征路上,在平型关大捷中,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里,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杨勇将军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勇冠三军,深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多次表扬他,称其“耿直、刚毅”。 一、 将军身上的五处伤痕 杨勇一生百战沙场,最能体现他英雄本色“勇”字精神的是他身上的五处伤痕。 1913年9月29日,杨勇出生于湖南浏阳小镇文家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和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胡耀邦是表兄弟。父亲为他取名杨世峻。参加革命后,他觉得“杨世峻”三个字太文雅,不能显示男子汉的英武之气,便改名杨勇。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历任红四师一团一连副指导员,红二师二团三连指导员,红二师独立营营长、政委,红四师十团政委,红一师政委,红四师政委,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115师独立旅旅长等职。在惨烈的革命斗争中,杨勇先后五次负伤。 第一次,1933年10月,红三军团十师十四团在中央苏区的洵口与敌相遇,双方都措手不及,“狭路相逢勇者胜”,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杨勇,冒着弹雨,带头冲入敌阵,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开始了。突然,一发子弹从他的头顶中央飞过,穿破了头皮,鲜血直流,他全然不顾,继续冲杀,直到敌人[DiRen]溃退。战后,杨勇受到军团长彭德怀的称赞,胸前挂上一枚三等红星奖章。同时,头顶也留下了一块永久的纪念――两公分长、不再生发的弹痕。 第二次,1934年10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统领40万大军利用湘江屏障,构成第四道封锁线,阻击红军长征。在这次极为艰苦的湘江战役[ZhanYi]中,时任红四师十团政委的杨勇率部与兄弟部队[BuDui]一道,执行掩护中央纵队过江的重任。战斗[ZhanDou]中,团长沈述清中弹身亡,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团长又壮烈牺牲,杨勇支撑大局,率部血战两昼夜,其右大腿被弹片击中,十团400余名官兵血染湘江,中央纵队顺利过江。从此,杨勇的腿部也留下了一块“湘江战役[ZhanYi]纪念章”。 第三次,1935年1月,在赤水河畔的土城战役[ZhanYi]中,十团政委杨勇又一次带队冲锋,子弹从他的右腮入唇部出,一进一出,杨勇失去了6颗牙。当时,血如泉涌,用嘴指挥[ZhiHui]不了战斗[ZhanDou],他就用笔下达命令,脸上是血,手上是血,笔上是血,纸上也是血……最后昏倒在血泊中。杨勇脸上留下的弹窝,30多年后才在北京医院由院长吴蔚然做手术填平。这次负伤是最重的一次。 第四次,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首次与日军[RiJun]精锐坂垣征四郎师团21旅团在平型关交锋,时任115师343旅(旅长陈光)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的杨勇(实为政委)又一次挂彩。 按照作战命令,陈光的343旅是主要伏击力量:杨得志、邓华的685团,堵住前面的日军[RiJun],并封锁其南窜道路;李天佑、杨勇的686团正面向敌人[DiRen]冲杀。徐海东指挥[ZhiHui]344旅687团在蔡家峪西南,包围分割日军[RiJun]的后卫部队[BuDui],切断其退路。 清晨7点钟,日军[RiJun]已全部进入伏击圈,林彪与聂荣臻决定发出攻击号令,将敌人[DiRen]切成几段消灭之。伏击一开始,686团指战员同仇敌忾,不怕流血牺牲,人人憋了一股劲,要与日军[RiJun]拼个高低。战斗[ZhanDou]中,李天佑、杨勇发现日军[RiJun]占领老爷岭制高点,对我军进攻造成威胁,遂率部冒死“深入到战斗[ZhanDou]最激烈的老爷岭去直接指挥[ZhiHui]”。为粉碎日军[RiJun]的反扑,杨勇带领3营与日军[RiJun]展开白刃战,不幸又左肩中弹,血染军装,坚持指挥[ZhiHui]直到战斗[ZhanDou]胜利。平型关一战,115师共伤亡500多人,686团尤为惨烈,9连甚至打剩下十几个人。平型关伏击战,歼灭日军[RiJun]一千多人,震惊国内外,杨勇的名字也和林彪、聂荣臻、陈光等一起响彻华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