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老报人范敬宜病逝 生前曾寄语《文史参考》
2011-03-15

 

  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79岁。图为范敬宜为《文史参考》杂志题写的赠语:

  文以载道,史以鉴远,参以百家,考以创新

  《文史参考》将牢记范老的嘱托,秉持良心办刊。

 

     祝范老一路走好!

 

     悼范总

   《文史参考》杂志社总编辑 王翔宇

 

    听到范敬宜总编辑去世的消息,心中悲叹连连。虽然早知他病重入院,报社的领导去探望的消息也不绝于耳,噩耗传来,还是[HuaiShi]没有[MeiYou]心理准备。


    95年刚入报社工作[GongZuo]时范敬宜就是总编辑,我的印象中,个子不高的他,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脸上总是从容和微笑。每到中午,经常看见他提个饭盒去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买饭,老职工一律叫他“老范”,只有我等小辈不敢这么叫,而是发自内心地恭恭敬敬叫一声“范总”。我们,都是他的“粉丝”。范总写得一手妙笔文章[WenZhang],文字之洗炼生动叹为观止,而他的为人又是那样谦逊、朴实,叫你如何不崇敬?就在几个月前,我们请老社长邵华泽和老总编范敬宜分别为我们《文史参考》杂志题了幅字,邵社长题的是“心存读者,办出特色”。范总题的是藏头四句:“文以载道,史以鉴远,参以百家,考以创新”。其时范总身体已出现问题,他是抱着重病写下了上述题词,可惜吾辈愚钝,并未察觉,如今想来,这几乎成为绝笔的四句又何尝不是他一生为文为人的真实写照呢!他是在用生命最后的余辉嘱托后辈,勉励晚学,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他走得安详,没有[MeiYou]遗憾,但愿以他为楷模的我等不辱使命,不让他老人家失望。

 

范敬宜:一生一世的新闻[XinWen]情缘


    他走了,永远地走了!

 

  寒风呼号,落叶飘零,仿佛在送他最后一程!

 

  11月21日上午,上千人聚集八宝山,在呼啸的寒风中挥泪送别中国当代著名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者、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

 

  告别大厅入口处垂挂的巨幅挽联,是对他新闻[XinWen]人生的最好总结:先忧后乐采编评凝心香一瓣,哀社稷骤失大笔;掖幼领新诗书画继瀚墨三绝,恸江山长忆斯人。

 

  推进改革进程的新闻[XinWen]人

 

1981年4月范敬宜在建昌县喇嘛洞公社采访当地社员


  说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闻[XinWen],很难绕过范敬宜的新闻[XinWen]述评《莫把开头当过头》。正是这篇对30年改革开放历史具有标志性记忆和鲜明印记的作品,对拨乱反正和推动农村[NongCun]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推出3天前首发于《辽宁日报》的文章[WenZhang]《莫把开头当过头》,并少有地加了一大段编者按,号召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者要像范敬宜一样深入农村[NongCun]实际,采写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好报道。

  此时的范敬宜,正在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农村[NongCun]采访。

  1951年,20岁的范敬宜大学毕业,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滩,远赴东北的“白山黑水”,成了一名年轻的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者。

  然而,1957年,历史给这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他被错划成“右派”,告别了自己的新闻[XinWen]理想国,开始[KaiShi]了20年的“右派”厄运。

  辽宁一些最穷困的山村小队,留下了范敬宜这个被下放者的足迹。所以,当1978年他重新回到《辽宁日报》拿笔开写“本报讯”时,浑身有使也使不完的劲儿。

  这一年冬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农村[NongCun]是改革的主题之一,但全会的精神没有[MeiYou]被基层干部群众立即接受和贯彻,一些基层干部对中央制定的农村[NongCun]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有种种疑惑,围绕着“大包干”争论不断。

  此时,以新闻[XinWen]报道形式将中央精神及时有效地传达、引导和解释,既能推进改革进度,又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解水平。

  凭着多年在基层生活的切身感受,范敬宜通过到农村[NongCun]调查,得出一个[YiGe]结论:全会确定的政策,是真正能够解放生产力的政策,真正符合广大农民愿望的政策。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基层干部的思想还没有[MeiYou]从“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所以,三中全会政策能不能得到真正落实,关键在于各级干部是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很快,范敬宜就确定了主题:莫把开头当过头。短短7个字,就把那时相当重要的一个[YiGe]政治取向问题——如何看待方兴未艾的农村[NongCun]改革,昭示得精辟透彻。

  1979年5月13日,《莫把开头当过头》顺利地在《辽宁日报》一版头条位置见报。

  《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辽宁省的范围,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新华社也向全国发了通稿。

  作为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作为时代前进的“击鼓手”,范敬宜在这个时代留下了他铿锵的鼓声。


  一片丹心做报人:如果有来生还是[HuaiShi]当记者

 

    范敬宜:我承认我从小对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有一种向往,也可以说是对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的情结,可能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形成的。

  我从小体弱多病,不能正常地上学。从7岁念完小学一年级以后,到15岁期间,一直在家里养病。小学没有[MeiYou]念,初中、高中都没有[MeiYou]念。而在家里唯一的伴侣就是看书看报,特别是报纸,那时我在上海,几乎所有的新闻[XinWen]报纸都看,比如当时的《申报》、《大公报》、《文汇报》、《新闻[XinWen]报》、《新民报》,以及各种小报,逐渐对报纸产生了兴趣。

  我很小的时候自己办报——用手抄的小报,写好了以后塞到别人家的门缝里面,写的都是一些谁家的孩子挨打了,一些很奇怪的内容,开始[KaiShi]别人不知道这种报纸哪来的,发现了以后,就到我家里来问,当时落下一句话,说这个小孩将来一定会闯大祸的。那时候陪伴我的主要是报纸,读纸是我办报的开始[KaiShi]。

  到了15岁,抗战胜利,有一个[YiGe]国学专修学校,从内地迁回上海。我妈妈给我报了名,看看我能不能考上。我从那里毕业时才18岁。然后想,还是[HuaiShi]别光学中国的,学点西方的吧。接着我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我在那里的中文系读了两年。

  其实在18岁毕业时,就有一个[YiGe]职业选择,分配我到华中师大当助教,我觉得还是[HuaiShi]喜欢新闻[XinWen],当教师好象没有[MeiYou]记者“浪漫”,所以还是[HuaiShi]想做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自己偷偷地跑到东北去了,因为那时主要的一个[YiGe]启迪就是抗美援朝,“谁是最可爱的人”,觉得自己要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当一个[YiGe]战地记者。瞒过家里人,到了东北当编辑。应该说我做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一开始[KaiShi]的时候,没有[MeiYou]更多的想法,就是想让生活充满传奇色彩,以及对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的责任感。

  到了东北做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以后,开始[KaiShi]还比较顺利,因为那时候大学生比较少,我又很年轻。到了1957年,开始[KaiShi]“反右”了,我就成了右派,二十年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非常曲折的生活度过的。曾经被送到农场中去劳动改造。文革以后,全家到辽宁的西部最贫困的一个[YiGe]山区插队入户,真正当农民。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差不多中断了二十年。1978年到山东,才又重新开始[KaiShi]了。所以说我开始[KaiShi]做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是20岁,但真正做时已经将近50岁了。

  没有[MeiYou]什么太传奇的色彩,中间又充满了很多曲折,但有一条原则我一直没有[MeiYou]改变:那就是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包括不许写稿,不许在报纸上发表什么文章[WenZhang]等,我都还是[HuaiShi]在不断地写;不许用真名发表,就用笔名,笔名也不许用,就用一些集体的化名写文章[WenZhang],一直没有[MeiYou]中断。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来生还是[HuaiShi]当记者。

  范敬宜去世学子追思 曾向总理推荐学生作品 

   

    2002年,清华大学校领导找到范敬宜,请他去当刚创办的新闻[XinWen]与传播学院院长,当时很多人怀疑高校是想借这位部长级院长的名头。范敬宜对此看得很重,他给学生开《评论与专栏写作》等课,常给学生留作业,也会认真批改点评。范敬宜还谦虚地说:“过去从来没有[MeiYou]教过书,也没有[MeiYou]从事过新闻[XinWen]教学,但新闻[XinWen]工作[GongZuo]我没有[MeiYou]做够,现在又给我提供了一个[YiGe]平台。不管怎么说,我有几十年的新闻[XinWen]生涯,有甘有苦,有些经历可以更多地向年轻一代传播。

  2005年,清华大学新闻[XinWen]与传播学院学生李强利用寒假回山西老家的机会,到农村[NongCun]进行调查,以札记的方式写成了3.5万字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范敬宜读后非常动情,认为很有参考价值,将它送给了温家宝总理。总理读后复信:“从事新闻[XinWen]事业,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了解和深深的热爱。”

 

相关文章[WenZhang]:去伪存真辨鹊鸦——悼念范敬宜先生

 

⇒点击进入人民网专题

     相关链接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
    ·毛泽东晚年迷上了李小龙 有了好电影文
    ·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
    ·周瑜被“丑化”:实非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
    ·昂山素姬:民主的旗帜 冬日的腊梅
    ·史铁生:我与地坛
    ·孙中山两次死里逃生内情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上):苦追宋
    ·史铁生:地坛里玩耍的孩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