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NvRen]的缘分 在1999年前后,宋美龄[SongMeiLing]的人生就已经引起了美国[MeiGuo]专攻女性[NvXing]历史传记[ChuanJi]的女作家汉娜·帕库拉的关注。1985年以来,每间隔十年左右,汉娜便会在世界范围内,推出一位身居后位的著名女人[NvRen]的传记[ChuanJi]。她的上一本书,关于德国腓特烈皇后的传记[ChuanJi]《不凡的女人[NvRen]》出版于1997年。 汉娜今天已届古稀之年,在50岁之前,她对自己[ZiJi]作为知识女性[NvXing]的才情与天赋从未有过清晰洞察。汉娜本人的故事可说是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MeiGuo]中上层社会女性[NvXing]探求与改变自身命运的经典写照。她曾对《纽约时报》记者说:“我无法写我自己[ZiJi],这就是我为何写他人的原因。” 汉娜在洛杉矶长大,她的父亲是一个汽车零件制造商,母亲一心希望自己[ZiJi]美丽的女儿将来嫁个好老公。犹太裔出身的汉娜与她同时代的很多女性[NvXing]一样,是被当作完美的太太、体面的家庭主妇和母亲来培养的。上世纪中期,正是美国[MeiGuo]经济繁荣的年代,汉娜也步入她人生的黄金期——青年时代。中学毕业后,虽然汉娜非常想上老牌的著名文理学院拉德克利夫学院,但父母并不希望她将来做一位女学者,而将她送入了韦尔斯利女子学院。这一决定最终使汉娜成为若干年后她第三位传主宋美龄[SongMeiLing]的学妹(宋美龄[SongMeiLing]曾于1913至1917年在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就读)。就这样,相隔38年的机缘巧合将东西方不同肤色、种族女性[NvXing]的命运暗中缔结在一起。 在韦尔斯利读三年级时,汉娜嫁给了一位金融家,这段美满的婚姻持续到她35岁那年,其丈夫[ZhangFu]因心脏病发作猝死。4年后,汉娜与著名电影家艾伦·帕库拉结婚,他是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制片人,也是《索菲的抉择》、《水门事件》等名片的导演和编剧。当帕库拉先生拍摄电影《水门事件》时,汉娜也找到了自己[ZiJi]的职业:传记[ChuanJi]写作。虽然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但她能自律,极具耐心,且求知欲旺盛。她花了七年时间沉迷于巴尔干历史,为的是写作她的首部作品,玛丽女王的传记[ChuanJi]《最后[ZuiHou]的罗曼史》,这部作品1985年出版后,好评如潮,多次再版。那时,汉娜早已步入中年。 汉娜有着天然潇洒的社交风采与自信,但要想成为一位作家,她仍感觉心虚。她的导演丈夫[ZhangFu]给了她信念上的强力支撑。 汉娜回忆说:“他给予我足够的空间去尝试。那对我而言,是巨大的恩赐。无论成功与否,他都对工作这件事本身保持着敬意。” 1998年11月,汉娜的第二任丈夫[ZhangFu]——成就卓著的艾伦在70岁时死于纽约长岛高速公路上的一起车祸。那之后,她一心一意投入到自己[ZiJi]的创作中。 为撰写宋美龄[SongMeiLing]传,汉娜采访了很多当事人,并从书信、回忆录、论文集与公共文史档案中寻找资料。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努力,《最后[ZuiHou]的皇后》终于面世,引起强烈反响。书中引用抗战时长期任美国[MeiGuo]《时代》周刊驻重庆名记白修德的分析,“国民党的行止在外表上看似乎很完美,唯错在领导阶层腐败,秘密政治之残忍,和无法兑现承诺,吸干了中国人民的骨血眼泪”,念及宋美龄[SongMeiLing]为何饱受西方教育,却对丈夫[ZhangFu]的独裁统治无任何制约,以至于他的执政党迅速沦为一个低效而昏聩无能的政府,作者“总不免感觉她离开韦尔斯利之前,并未能真正学到多少关于西方民主精神与政治的精髓,倒是在麻将桌前虚度了许多大好午后光阴”。 在这本书里,汉娜也对她的新传主——宋美龄[SongMeiLing]表达了女性[NvXing]的同情,认为宋美龄[SongMeiLing]作为一位风姿绰约、怀着新思想的新女性[NvXing],从美国[MeiGuo]回到中国后,她所面对的时代,依旧将女人[NvRen]视为丈夫[ZhangFu]的妻子和儿子的母亲,她的丈夫[ZhangFu]早有妻室,在婚前就染有性病,因此她不得不独自探索生活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