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哭泣:孙中山[SunZhongShan]因积劳成疾 临终托付 1925年1月,孙中山[SunZhongShan]因积劳成疾,肝病进一步恶化。在他病情最严重的日子里,宋庆龄[SongQingLing]常常一连几天几夜守在病榻旁,寸步不离。望着生命垂危的丈夫,宋庆龄[SongQingLing]无比悲伤,但她一直强忍着眼泪。 3月1日下午,孙中山[SunZhongShan]在病榻上一边喘息,一边艰难地呼喊:“廖仲恺夫人……”喊了两声便气喘吁吁,眯着眼望着天花板。何香凝听到孙中山[SunZhongShan]叫她,急忙掩泪小步走到孙中山[SunZhongShan]的床前。孙中山[SunZhongShan]望着何香凝,用微弱的声音对她说,在他死后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说着说着,哽咽舌僵,话也说不清楚了。何香凝连忙表示:“我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先生改组国民党的苦心,我是知道的,此后我势必拥护孙先生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孙先生的一切主张,我也誓必遵守。至于孙夫人,我也当然尽我的力量来爱护。”孙中山[SunZhongShan]泪眼涔涔地望着何香凝,握住她的手说:“廖仲恺夫人,我感谢你……”一旁的宋庆龄[SongQingLing]听到这些话,已是泪水滂沱,失声痛哭。 孙中山[SunZhongShan]逝世后,宋庆龄[SongQingLing]感到无比的悲痛和孤独。孙中山[SunZhongShan]逝世前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伟大号召,激励着后人将革命进行到底。他的嘱托牢牢地记在了宋庆龄[SongQingLing]的心里,她决心要去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所以,宋庆龄[SongQingLing]虽然内心无比悲痛,但她并没有哭泣,而是更加坚强地继承了孙中山[SunZhongShan]的事业,显示出了内在的毅力和一代“国母”的风范。 第四次哭泣:史迪威与蒋介石不和 离开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各国驻华官员云集。但是由于蒋介石对宋庆龄[SongQingLing]的排斥和监视,许多外国人不敢同她接触。但驻华美军司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却不屑于此,与宋庆龄[SongQingLing]交往频繁。 史迪威是一个性格秉直刚烈的人,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以及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的无能局面十分不满,对国民党官场腐败及官员利用职权将国际援华贷款、援华物资中饱私囊的现象十分痛恨,所以史迪威将目光转向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史迪威对宋庆龄[SongQingLing]的支持,很大程度是因为她与中共的密切联系。当时,宋庆龄[SongQingLing]在重庆主持着一个国际性民间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这个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国际友人资助边区的物资和捐款设法转送延安。 史迪威虽不是“保卫中国同盟”的成员,但是十分赞赏并积极支持这项事业。当时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有一次,国外友人通过“保卫中国同盟”向边区捐助了一台大型X光机,可是这部X光机体积很大,搬不进飞机舱门。周恩来便与宋庆龄[SongQingLing]商量这件事,最后,宋庆龄[SongQingLing]派人去找史迪威将军的副官杨孟东,杨孟东立即向史迪威汇报了这件事。史迪威马上答应帮忙,他怕误事,便立即下令改造一架军用飞机的舱门,把X光机装进去飞往延安。 这是陕甘边区得到的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X光机。当年边区的医务工作者用这架机器,抢救了无数的生命。在使用了多年后,这架机器后来被陈列在北京什刹海北岸的宋庆龄[SongQingLing]故居里。 后来,史迪威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和,被调回美国。临别前,史迪威亲赴宋庆龄[SongQingLing]的寓所告别,宋庆龄[SongQingLing]十分激动,在安慰史迪威之余,还代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向他表达了最真挚的谢意。史迪威也向这位巾帼英雄表达了崇敬之意,并为自己[ZiJi]不能和她一起在中国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感到惋惜。在史迪威离开公寓时,宋庆龄[SongQingLing]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这也是宋庆龄[SongQingLing]一生中最后一次在别人面前流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