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毫无野心”张作霖:说我要复辟,那是报纸放屁(2)
2011-03-15

   

   张学良为张作霖修的元帅林

   

    对日本[RiBen]妥协为生存抗争乃本质

  对张作霖评价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张与日本[RiBen]的关系[GuanXi]方面。有的说他是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有的说他是“卖国求荣的军阀[JunFa]”,两种看法截然相反。实际上,上述两种看法,既不足取也不符合张作霖的实际。

  我们应该看到,在张作霖执掌东北[DongBei]军政的十余年间,国家内忧外患日趋严重,作为封疆大吏,他能在日俄两大强邻觊觎间,苦于周旋,竭力保国为民,维护主权,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但在这过程中,为了个人或本集团的利益,张作霖也在极力讨好日本[RiBen],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日本[RiBen]的要求。如多次镇压东北[DongBei]的抗日运动,在经济交往中也有诸多妥协。满足日本[RiBen]的要求或对日妥协,并非是张的本意,而是在日本[RiBen]强大势力下权衡利弊得失的一种选择。正如加文·麦柯马克所指出:与日本[RiBen]相比较,张作霖的地位是脆弱的。“只有在自甘冒险时,他才能够不理睬这个事实。 ”

  该如何评价张作霖与日本[RiBen]的关系[GuanXi],我个人非常赞同两个人的评论,一个是“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ZhongGuo]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梁敬錞的评论,他在《九一八事变史述》中说:“张对日本[RiBen]亲仇之不一,日本[RiBen]对张,亦怨悦交并……大抵张作霖对于日本[RiBen],虽甚富友谊,然日本[RiBen]欲其出卖国家,若日韩合并论中,宋秉峻、李容九之所为者,则非张作霖所能忍受。作霖之贤在此,日本[RiBen]满蒙分离运动之失败亦在此”。

  另一位是英籍澳大利亚人加文·麦柯马克,他是西方研究东北[DongBei]亚问题的专家,他在《张作霖在东北[DongBei]》一书中说:“就与日本[RiBen]帝国主义关系[GuanXi]而言,张比一个纯粹的傀儡还多些什么;但却比一个民族主义者少些什么”。

  那么,当下我们该如何评价张作霖,尤其是该如何评论他与日本[RiBen]的关系[GuanXi]?

  评价历史人物,应当充分考虑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近代中国[ZhongGuo]的对外交涉,整体上是处于弱势状态。张作霖统治[TongZhi]东北[DongBei]时期,在两大强邻的欺压之下,交涉谈判多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妥协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在国际交涉中,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妥协和让步也都是必须的,更何况我们处于弱势地位。所以,不能因为张作霖在对外交涉过程中有妥协,就说“他和日本[RiBen]侵略者相互利用狼狈为奸”。考察整个张作霖统治[TongZhi]时期的对外交涉,不仅频繁而且复杂,涉及经济、政治[ZhengZhi]、军事各个方面,在铁路建设、设领设警问题、商租问题、征收二.五附加税问题以及军事冲突等各项交涉中,张作霖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我认为,张作霖的一生,作为封建军阀[JunFa]他具有落后甚至是反动的一面;作为统治[TongZhi]者,他的多重性格特征是十分突出的;作为东北[DongBei]边疆大吏,他对东北[DongBei]的经济建设尤其是铁路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文化教育尤其是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更是可圈可点;在对外关系[GuanXi]上,他始终以维护民族利益为重。

  在对日关系[GuanXi]上,他既有抗争也有妥协,其中抗争是主流,是本质;张作霖与日本[RiBen]的妥协,既有作为政治[ZhengZhi]上相互利用的一面,更与近代中国[ZhongGuo]衰弱的国情有关。因此,不能因为他有妥协的行为,就说他是卖国。我们考察张作霖的历史行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虽然不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但其维护民族利益的目的是明确的。

 

 相关链接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
·毛泽东晚年迷上了李小龙 有了好电影文
·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
·周瑜被“丑化”:实非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
·昂山素姬:民主的旗帜 冬日的腊梅
·史铁生:我与地坛
·孙中山两次死里逃生内情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上):苦追宋
·史铁生:地坛里玩耍的孩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