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陈友仁之子陈依范:英国绅士打开延安“小窗”(2)
2011-03-15

  初访延安[YanAn]受毛泽东[MaoZeDong]接见

  每当我回忆依范对延安[YanAn]的第一印象的时候,我看见他容光焕发的脸在我眼前升起。我尽可能用他的话来叙述这次经历,以便忠实地转达他的满腔热忱。

  西安有中共联络处,他们[TaMen]正巧有辆卡车到延安[YanAn]去。依范刚爬下国民党的卡车,就爬上共产党的卡车。依范坐在司机旁边的座位上,景色看得清清楚楚。道路年久失修,凹凹凸凸,高低不平。再加上高原的阳光强烈,热得乘客透不过气来。幸好卡车很快开进绿树成荫、河水蜿蜒的幽谷。大家松口气说,快到延安[YanAn]了。话音刚落,景色突变,先出现的是西式的大教堂,后面山峰上有高耸的东方式的宝塔,这标志着延安[YanAn]近在眼前。再过几分钟,卡车缓缓开上延安[YanAn]主要的大街。

  所谓大街也只比卡车稍微宽阔一点,两旁人行道上的店铺,距离大街只有三步,依范觉得伸手可以摸到它们。卡车开到中途,迎面走过来一对很不相称的行人。一个[YiGe]是高大的男子汉,身穿大出一两号的蓝布干部制服,空荡荡地挂在身上,大概为了缩水才这样剪裁的,他的裤脚卷起。他旁边的警卫大概只有十二岁,又矮又小,身穿灰布军服,狭窄的肩膀挎着一支古老的庞大的德国毛瑟枪。司机看见那人,大声喊道:“毛主席,我们回来了!”

  依范急忙叫司机停车,把头伸出窗外。毛泽东[MaoZeDong]瞪眼瞧他,若有所思。依范说,他是陈友仁的儿子。毛泽东[MaoZeDong]笑着点头,举起右手打招呼,请依范下午去聊聊。毛泽东[MaoZeDong]这么快接见他,使依范很高兴。他一到延安[YanAn]唯一的大宾馆,想冲淋浴。不料大宾馆没有[MeiYou]一间小澡房。谁要洗澡,请跳进流过延安[YanAn]城的延河。依范喜欢游泳,正合适,从头到脚,来了个浑身大清洗。他换上干净的衬衫和长裤,精神抖擞地去拜访毛泽东[MaoZeDong]。

  毛泽东[MaoZeDong]住在城里一幢石头的小房子里,共有两间屋。他在一年以后才搬到窑洞去住。毛泽东[MaoZeDong]请客人喝的茶,只有几片茶叶,等于喝白开水。但是依范喝得很痛快。他一眼就爱上了没贫没富、平淡朴素的延安[YanAn],不在乎茶淡茶浓。他想多看看,把所见所闻画出来,写出来。毛泽东[MaoZeDong]表示赞成,说会嘱咐周扬替依范安排。

  夕阳西下,余晖落在山顶前的宝塔上。谈话应该结束。依范向毛泽东[MaoZeDong]告别。毛泽东[MaoZeDong]送他到门口。小警卫员坐在一条板凳上,拿把小刀削木头做玩具。旅途疲劳,依范提早上床。一觉醒来,他闻到的是乡村的新鲜空气。他走到院子里一排搪瓷脸盆前,这里是所有来宾的公用的盥洗室。依范漱口洗脸,听到背后有人叫他的名字。原来是鲁迅艺术学院的女学生来接他,去和学生一起吃早饭。

  周扬亲自来招待。他看来和去年依范认识他的时候差不多,只不过白皙的皮肤稍微晒成淡棕色。他身穿军装,但是并不像军人。他笑着让依范坐在贵宾的位置,大家席地而坐。早餐是小麦粥和泡菜。吃饱肚子,周扬带依范往山下走,去参观学生上艺术课。山谷里高达三四尺的矮树与野草,遮盖了小路。周扬停住脚,猛吹口哨。哨声尖厉响亮,惊醒了矮树丛,一刹那间,二十多个年轻的笑脸,从戴着伪装的绿色枝叶的大草帽下抬起来,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延安[YanAn]艺术家必须兼任游击战士。

  学生围拢来,要依范给他们[TaMen]上一堂绘画课。他欣然同意。他在画中国[ZhongGuo]贫苦平民的时候,以杜密尔为师,努力追求同样效果。他指着一幅农民肖像画说:“这农民备尝艰苦,但是不失尊严。”大家拍手叫好。学生的热情启发了依范。他们[TaMen]缺钱,缺乏与外界艺术家交流,因此很少知道外国绘画大师的作品。他在延安[YanAn]短暂逗留的几天里,给他们[TaMen]讲了几次课,还送给他们[TaMen]一些画。然而延安[YanAn]最缺乏的不是艺术。有一天丁玲听说依范带来一小箱医药用品,一定要拉他去参观矗立着延安[YanAn]宝塔山山腰里的伤兵医院。他们[TaMen]爬上半山坡,走进一个[YiGe]窑洞,算是病房,有两个炕,其长无比,从窑洞口直到窑底。伤兵躺在高粱垫子上。他们[TaMen]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其中两三个人的伤口恶化为坏疽,死期已近。

  丁玲说,依范带来的一箱医药用品,是雪中送炭。依范想说什么,可是说不出来。他的喉咙被强咽下去的泪水哽住了。依范再乐观,也不得不默认,蒋介石[JiangJieShi]封锁延安[YanAn],相当成功。国外给中国[ZhongGuo]抗日的援助,蒋介石[JiangJieShi]巧取豪夺,占为己有。依范向自己发誓,要利用一切可能去感受、观察、了解延安[YanAn],以便真实地生动地向国外介绍延安[YanAn]。他去鲁艺与抗大讲课;他给丁玲的文工团画布景,搞灯光,甚至上台客串;他跟着他们[TaMen],做到和农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

  打开延安[YanAn]的“一扇小窗”

  依范在延安[YanAn]忙得不亦乐乎,时间飞快过去。这时周恩来从汉口回来开会。毛泽东[MaoZeDong]约他一同到总部聊聊。依范打算借这机会征求他们[TaMen]的意见,能否让他在延安[YanAn]定居、工作。他兴冲冲地渡过延河,走上位于峭壁边缘的平台,后面是一排窑洞,是中共中央的办公室。毛泽东[MaoZeDong]、周恩来与他们[TaMen]的同志,坐在板凳上,享受清早温和的阳光。有一个[YiGe]老战士,穿着褪色的灰军装,裹着绑腿,身板笔挺。毛泽东[MaoZeDong]招呼他过来,把他介绍给依范。依范一听他的名字,不禁吃惊。难道这个带点羞怯的乡巴佬真是吓破敌人胆子的朱德吗?

  当依范提出他的搬家计划的时候,周恩来作了补充。他建议,依范可以在延安[YanAn]住一阵子,再到海外住一阵子,来回两边跑。接着他解释说,他仔细阅读了依范的巡回展览的剪报,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依范能接触他们[TaMen]无法接触的西方人士。依范熟悉西方的语言、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特别便于和上层阶级交际。而且他还有全世界通用的表现思想与感情的艺术手段。他的才能可以弥补中共对外宣传的不足。

  另外还有一个[YiGe]原因,周恩来希望依范做中间人。虽然有几个欧美记者,企图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共革命真相,但依范是中国[ZhongGuo]人,而且是一位著名的中国[ZhongGuo]革命家的儿子。陈友仁在与苏联结盟的同时,从不忽视与西方国家沟通,这是值得重视的外交政策,应该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共想打开一扇朝向它们的新窗户,认为依范是最合适的人选。依范感叹说,他能打开的窗户很小。周恩来说,没有[MeiYou]大窗户,小窗户的意义更大。

  当依范告别延安[YanAn]的时候,他答应在六个月到八个月之内回来。他做梦也没有[MeiYou]想到要等八年之久。他在伦敦等苏联大使馆批准入境签证,还没有[MeiYou]拿到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是英国[YingGuo]公民,虽然还没有[MeiYou]被征,但是不能离开国境。就这样,依范在英国[YingGuo]待了七八年。

  依范给我谈起当年情况,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和英国[YingGuo]共产党以及工党左派,共同宣传“另一个[YiGe]中国[ZhongGuo]”,使英国[YingGuo]人民知道中国[ZhongGuo]除了蒋介石[JiangJieShi]的政府之外,还有一个[YiGe]共产党治理的广大地区。这极有助于把英国[YingGuo]人民捐的钱和医药用品以及设备送往解放区。

  在《英国[YingGuo]援华史》第127页上,作者Arthur Clegg 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依范的贡献之一。他写道:“但是有两篇文章直到今天仍然值得记忆,令人难忘。一个[YiGe]长篇是白求恩写的《伤口》,另一篇是陈杰克(依范的英文名)写的……介绍了‘抗大’。”他又在第7页上写道:“援华委员会在创立并维护国际和平医院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这个医院已经从五台山搬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它的存在有极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所有为援华委员会出过力的人。”

  ◎  链接

  陈依范(1908-1995),现代画家、作家、新闻记者。父亲陈友仁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母亲是法国人与黑人的混血儿,生于南美特列尼达(英属)。曾作为漫画家和记者先后在苏联和英国[YingGuo]工作。1938年与1946年先后以记者身份回国,曾访问蒋介石[JiangJieShi]与毛泽东[MaoZeDong]。1948年在伦敦建立新华社的一个[YiGe]分支机构。1971年前往美国讲学并定居。著有《美国华人史》、《在上乐村的一年》等。1995年在美国辞世。

 相关链接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
·毛泽东晚年迷上了李小龙 有了好电影文
·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
·周瑜被“丑化”:实非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
·昂山素姬:民主的旗帜 冬日的腊梅
·史铁生:我与地坛
·孙中山两次死里逃生内情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上):苦追宋
·史铁生:地坛里玩耍的孩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