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中,类似的细节比比皆是,令人钦佩,也令人深思警醒。 时代大潮中,个人很渺小。但在有些情况下,个人、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他的人品素质会给事业发展留下深刻印记。刘华清[HuaQing]同志[TongZhi]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70多岁高龄时,他被上调军委[JunWei],面对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的严峻局面,临危受命,再振雄风。 这一回,他同样没有辜负军委[JunWei]的期望。领受任务后,他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研究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很快就打开了装备发展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他又要求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借鉴外军技术,“充分吸收利用,以加快前进速度”。虽然一波三折,但终于拉开了中俄(当时是苏联)军事技术合作的帷幕。中国军队装备建设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刘华清[HuaQing]同志[TongZhi]色彩斑斓的人生经历中,他与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情谊,应该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刘华清[HuaQing]同志[TongZhi]心中,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一直是他的精神引路人。有趣的是,他们在1938年初的第一次见面,却是由他带路,护送新上任的邓小平[XiaoPing]政委去八路军第129师报到。也许这就是缘分。 刘华清[HuaQing]同志[TongZhi]的这次护送任务完成得并不出色。此后数十年间,他和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再无任何特殊交往。但是,他却由此进入了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的视线。刘华清[HuaQing]满腔正气,一身清白,对党的事业耿耿忠心。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大概对此有过长期观察,暗中认可,才会在后来关键时刻,决定重新起用刘华清[HuaQing]。1989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在辞去军委[JunWei]主席职务的同时,提名刘华清[HuaQing]为军委[JunWei]副主席! 太意外了。刘华清[HuaQing]深感责任重大,担心力不从心,当即给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办公室打电话,请有关人员报告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还是选别人好。”回话:“邓主席已定,不会改变。”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的态度非常明确:“刘身体好,知识面比较宽,解放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还学了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WeiXing]、导弹都参加过,是荣臻同志[TongZhi]的主要助手。选这么个人当军委[JunWei]副主席恐怕比只看资格好。”事已至此,刘华清[HuaQing]不再坚持。惟有“真诚感觉党和同志[TongZhi]们的极大信任,下决心加强学习,依靠全军广大官兵,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不负重托。” 无心插柳柳成荫。刘华清[HuaQing]同志[TongZhi]晚年因此再度爆发出炫目的光彩。 他身体力行。在此后主持军委[JunWei]日常工作期间,在任政治局常委期间,他没有辜负小平[XiaoPing]同志[TongZhi]的重托,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认真履行职责,给江泽民主席当好助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副主席为自己的晚年,写出了完美的一章。 回忆录中,刘华清[HuaQing]同志[TongZhi]用简洁的几句话,概括了自己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作为公民,我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XiaoPing]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刘华清[HuaQing]同志[TongZhi]的一生令我敬仰。(刘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