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周建人,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就是他的两个哥哥,鲁迅[LuXun]和周作人[ZuoRen]。 这二人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他们[TaMen]几乎左右着他的命运和生活。特别是鲁迅[LuXun],这种影响伴随了周建人的一生。直到现在,介绍周建人,必须要加上,他是谁的弟弟。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鲁迅[LuXun]好比是太阳,周作人[ZuoRen]则是月亮,周建人就是星星了。我一直觉得,周建人并不愿意生活在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之下,没有人愿意被别人照亮,而不是自己发光。他的生活空间被两位哥哥占据着,留给他的地方太小了,他一直在努力地想摆脱这种影响,但是徒劳无益。对于这种种的宣传和送上门的优惠,他无力阻拦,也无法挣脱,只能消受。我想,这种内心的苦楚,应该是有的。何况,他是一个[YiGe]有着强烈自主意识的人。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周氏三兄弟[XiongDi]鲁迅[LuXun]、周作人[ZuoRen]、周建人常与同时代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相提并论,他们[TaMen]的影响都是空前的,但就文化意义讲,宋氏三姐妹则远远无法与周氏三兄弟[XiongDi]相颉颃。 三兄弟[XiongDi]各有所长,也各有命运。鲁迅[LuXun]与周作人[ZuoRen]都博有文名,是文化界的棋手和栋梁,周建人则一直在两位哥哥的盛名之下,夹缝之中,名位略显尴尬。世人对三人的评价也各有千秋。鲁迅[LuXun]身披民族魂,被推上圣坛,被万人景仰;而周作人[ZuoRen]则因为附逆,身败名裂,遭千夫所指;周建人一生谨慎,先抑后扬,看似无功无咎,终得颐享天年。同为兄弟[XiongDi],身世相同,命途迥异。百年之后,回头再看,套用稼轩词:了却尘世平生事,赢得生死不同名,可怜同胞生。 周氏兄弟[XiongDi]同出一门,后兄弟[XiongDi]阋墙,家庭分分合合,外人很难厘清,道是治丝益棼,越搞越乱。而且,搞清楚又能怎样?与其再花力气判断他们[TaMen]的家务事,还不如看看他们[TaMen]兄弟[XiongDi]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还有哪些积极的社会意义,可供今人效法学习。 按照当今成功学的推论,一个[YiGe]人成功的背后,往往会有几个关键的要素,包括:遗传、家庭、环境、教育、机遇、个人努力等等,这是一个[YiGe]相互关联的链条,似乎缺一不可。 拿这套理论来分析周氏三兄弟[XiongDi],也大致能对上号。不过一个[YiGe]人的一生远不是几个符号或者是几个概念能够解释的。假如抛开鲁迅[LuXun]的地位,还原他的作家身份;不提周作人[ZuoRen]那段历史,再现他文化人的原貌;也不说周建人显赫的官职,以学者视之,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三兄弟[XiongDi]同宗同族,家教一致,遗传相同。说到成功,就不能忽视他们[TaMen]的勤奋,这才是他们[TaMen]的成功之基,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TaMen]一样[YiYang]地努力,不停地工作。求学之间,他们[TaMen]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硬读出来的,翻翻鲁迅[LuXun]描写少年读书时的作品,再看看鲁迅[LuXun]和周作人[ZuoRen]在日本留学时的状况,你就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再想想周建人固守乡村老宅,在青灯古瓦之中,自学植物学、英语,又有多少甘苦辛劳。更为难得的是,他们[TaMen]这种勤奋的劳作,是持之以恒伴其一生的。 有人说,鲁迅[LuXun]是累死的。他不停地读书、写作,不停地跋涉,没有一刻停闲。他自己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全用在了写作上。著作等身,那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周作人[ZuoRen]老了还壮心不已,顶着特殊的头衔,硬是翻译了著名的《希腊神话》,为自己的写作生涯,再添收官之作。你再想,90岁的周建人眼睛都快瞎了,还拿个放大镜,要重译《共产党宣言》。 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一种力量比勤奋更有力量。 一门三杰,举世罕见。更有意思的是,他们[TaMen]三人都选择了写作为生,而且,都成就了一番大业。 三人都是作文高手。冯雪峰说:周作人[ZuoRen]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鲁迅[LuXun]去世后,他的学识文章,没有人能相比。 张中行先生说:“散文,最上乘的是周氏兄弟[XiongDi],一刚劲,一冲淡,平分了天下。”这种褒扬,二人当之无愧。 周建人的文章自然无法和两位兄长相比,但是他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天地,科学小品,自称一格。 都善著文,但却内容有异,文风不同。有道是鲁迅[LuXun]行文常带怒气,以批判社会为己任;作人[ZuoRen]行文常带人气,以宣扬人性为宗旨;建人行文常带真气,以转播科学为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