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所大学[DaXue]的成立与成名,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其背后往往都与它当初创办时的一位重要人物有关。武汉大学[DaXue]首任校长[XiaoChang]王世杰之于武大[WuDa],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年少有为 王世杰自小聪慧,4岁入家塾读书,于诸生中年龄最小,学业最优,深得业师周芷熙赞许。王世杰12岁时,业师力荐其父送他至武昌念书。 王世杰应试时,因年龄小、个子矮,一名姓骆的主考官在接收还是不接收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当即报告了张之洞。 张之洞摸了摸王世杰的礼帽,问: “这么小,为什么要来武昌读书?” “为人杰,为尧舜。” 张之洞一惊,当即批准王世杰报名考试。结果,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昌南路小学。 1913年,王世杰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先赴英国,进入伦敦大学[DaXue]经济学院求学,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转赴法国,入巴黎大学[DaXue]研究法学[FaXue],于1920年获法学[FaXue]博士学位。 1920年冬,王世杰受北大校长[XiaoChang]、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之聘回国,任北大法学[FaXue]教授[JiaoShou],后任法律系主任。期间,王世杰以其渊博的法学[FaXue]知识和鲜明的教学风格,深得学校同事和学生[XueSheng]欢迎。 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政府奠都南京[NanJing],王世杰被任命为首任立法委员;同时担任法制局长,兼任海口国际仲裁所裁判官。1929年2月,南京[NanJing]政府急需后备人才,决定在原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一所全国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DaXue],并任命王为国立武大[WuDa]首任校长[XiaoChang]。现在武大[WuDa]的校址,就由王世杰和李四光圈定。 为武大[WuDa]修建巨大校舍 王世杰一生涉猎政治、教育、文化、艺术和法学[FaXue]等多种学科,虽历任民国的大学[DaXue]校长[XiaoChang]、教育部长、宣传部长、外交部长,台湾的“总统府”秘书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职,但他留下遗嘱,死后墓碑上只镌刻“前国立武汉大学[DaXue]校长[XiaoChang]王雪艇先生之墓”。 此前,他在教育部说,关于武大[WuDa]“经深思熟虑后,认为[RenWei]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DaXue]”。他认为[RenWei]:“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6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的规模宏大的大学[DaXue]。”“十年以后,学生[XueSheng]数目可达万人。” 在全校师生欢迎他的大会上,他提出创造新武大[WuDa]的5个条件,即“巨大的校舍”、“良好的设备”、“经费独立”、“良好教授[JiaoShou]”和“严整纪律”。 在上述5个条件中,王世杰把“巨大的校舍”作为首要条件。走马上任后,他便积极奔走于珞珈山新校址的圈定和新校舍的建设中。 兴建新校舍要修路,必须动迁一些坟墓。当时民间迷信风水,坟主们联合起来向政府请愿,要求制止武大[WuDa]迁坟修路。负责武大[WuDa]迁坟的叶雅各教授[JiaoShou]曾留学美国,年轻气盛,认为[RenWei]这是迷信,率数十名工人,一夜之间将有碍修路的坟全部挖掉。坟主“愤而上诉,事情闹到中央去了”。所幸王世杰上下求索,多方奔走,才逐渐将此事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