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索尔仁尼琴:正义里守望 逆境中前行 (2)
2011-03-15
  “我的一生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

  1970年,在法国著名作家[ZuoJia]莫里亚克的提议下,索尔[SuoEr]仁尼琴被瑞典皇家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WenXue]奖。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俄罗斯[ELuoSi]的苦难使他的作品充满咄咄逼人的力量,闪耀着永不熄灭的爱火。故土的生活[ShengHuo]给他提供了题材,也是他作品的精神实质。在这些雄壮的叙事诗中,中心人物便是不可征服的俄罗斯[ELuoSi]母亲。”于是,索尔[SuoEr]仁尼琴成为继布宁、帕斯杰尔纳克、肖洛霍夫后第四位获得诺贝尔文学[WenXue]奖的苏联作家[ZuoJia]。此时处境比较尴尬的索尔[SuoEr]仁尼琴,作品虽然获得诺贝尔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却被国内统治当局“封杀”。作品中抨击苏联社会弊端的大量笔墨,无法抹去作家[ZuoJia]对祖国的挚爱;遭流放、受冷遇、被批判,也无法摧残作家[ZuoJia]对祖国未来的殷切希望。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WenXue]奖的消息传到国内,索尔[SuoEr]仁尼琴左右为难。去不去领奖?去,与苏联当局的矛盾会更深,离祖国会更远;不去,少年时就将写作定为人生方向的他,经常在手捧诺贝尔奖杯的美梦中醒来。索氏权衡再三,在祖国与梦想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这需要极其巨大的勇气。遗憾的是,索尔[SuoEr]仁尼琴此番历史性的抉择没有[MeiYou]博得苏联当局的同情,苏共中央书记处认为“授予亚·索尔[SuoEr]仁尼琴1970年诺贝尔奖是挑衅行动”,并以叛国罪拘捕索尔[SuoEr]仁尼琴。

  1974年2月,这位诺奖得主被强行押入飞机驱逐出境。同年12月,索尔[SuoEr]仁尼琴在朋友们的劝说下,乘飞机前往瑞典,领回了四年前就该属于他的殊荣。

  从处女作的发表和走红,到获得诺贝尔文学[WenXue]奖却被驱逐出境,索尔[SuoEr]仁尼琴将这一段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历程,写成了自传《牛犊顶橡树》。

  这本自传的俄文版于1975年由法国基督教青年会出版社出版,主要讲述了自1956年作家[ZuoJia]定居梁赞市至1974年被驱逐出境的“地下”创作和生活[ShengHuo]经历。在文学[WenXue]道路上受到的不公待遇,并未被作者,放在心上,相反却以诙谐幽默的形式跃然纸上。翻开书页,五花八门的“地下”工作方式映入眼帘:俄国文学[WenXue]的奠基人普希金曾用隐语巧妙地写出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10章;恰达耶夫把自己的手稿分散成单页,藏在自家大图书室的各种不同书页里;而作者本人则“将写有文字的纸页卷成筒形,把小纸筒装进香槟酒瓶里,再把酒瓶埋在自家的园子里”。时间久了,写的东西多了,还要考虑为新增加的文字开辟储存领地和空间。若不是读过作品,实在难以想象如此夸张的“地下”写作方式。

  一个个惊险奇特的故事背后,一头倔强的牛犊浮出纸面,权威、迫害、名誉、金钱都无法阻挠他勇往直前,勇指真理。“我的一生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的一生都在冲破阻拦而能够向公众讲出真话。”索尔[SuoEr]仁尼琴如是说。 20年的流亡生涯中,索尔[SuoEr]仁尼琴在美国佛蒙特州乡下居住了18年。他尽可能保持俄式生活[ShengHuo]方式,交际圈有限,自己练习母语,拒绝学习英文。他想方设法获得国内的消息,对美国社会不闻不问。他的母语因常年的国外生活[ShengHuo]逐渐生疏和退化,用俄文写作时常提笔忘词。作家[ZuoJia]的文学[WenXue]创作受到层层阻碍。“知识分子最担心的,就是被迫离开祖国,离开自己的语言。”其中的悲哀和苦楚,令作家[ZuoJia]无以名状。

  “索尔[SuoEr]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

  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后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俄罗斯[ELuoSi]人对索尔[SuoEr]仁尼琴的评价颇高,很多人希望索尔[SuoEr]仁尼琴在政府任职,其中48%的人甚至希望索尔[SuoEr]仁尼琴回国担任总统。

  归来吧!俄罗斯[ELuoSi]人呼唤着身处异乡的索氏。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俄罗斯[ELuoSi]首任总统叶利钦邀请他举家回国。1994年5月,索尔[SuoEr]仁尼琴结束了20年的流亡生涯。纽约机场上,老人向来自全球的记者高举那本印有镰刀斧头封面的苏维埃联邦国家护照而高呼:“祖国,我想念你!人民,我没有[MeiYou]把你们忘记!”76岁的索尔[SuoEr]仁尼琴在俄罗斯[ELuoSi]远东登陆,乘坐火车向西横穿整个俄罗斯[ELuoSi]领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

  这一次,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殊荣,与20多年前的际遇截然相反。1998年80大寿时,总统叶利钦带着象征俄罗斯[ELuoSi]最高国家奖章的“圣安德烈勋章”来了,在“勋章”面前,索尔[SuoEr]仁尼琴摆摆手,他“不能从一个将俄罗斯[ELuoSi]带入当今灾难的最高权威那里接受奖赏”。已过古稀之年的索尔[SuoEr]仁尼琴,经历了劳改[LaoGai]营和流亡生涯的众多磨难后,依然锋芒不减,咄咄逼人,他丝毫不留情面地指出,面前这位俄罗斯[ELuoSi]总统搞垮了国内经济。这一次,叶利钦让步了,他在回忆录中称,“索尔[SuoEr]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

  时隔9年,俄罗斯[ELuoSi]的第二任总统普京也给了索尔[SuoEr]仁尼琴莫大的赞赏和肯定。2007年俄罗斯[ELuoSi]国家奖颁奖典礼上,普京说:“全世界成千上万人把索尔[SuoEr]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ELuoSi]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把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WenXue]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而索尔[SuoEr]仁尼琴则赞赏普京为俄罗斯[ELuoSi]的复兴做出的巨大努力并支持其主张,视普京为“当代俄罗斯[ELuoSi]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前后面对两位总统,立场和态度截然相反。在索尔[SuoEr]仁尼琴心中没有[MeiYou]权威,只有真理。对于索氏的此番作法,多数俄罗斯[ELuoSi]人予以赞赏,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也有部分人站出来指责索氏,认为他骨子里渗透着大国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的思想,索氏心中迫切的“强国梦”,造成了他对叶利钦的偏见。面对这些是非争议,索尔[SuoEr]仁尼琴没有[MeiYou]理会,继续挥舞着“战笔”,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008年8月3日,索尔[SuoEr]仁尼琴因心力衰竭,在莫斯科家中去世,享年90岁。莫斯科时间8月5日11时,最高规格的葬礼在莫斯科的俄罗斯[ELuoSi]科学院大厅举行:作家[ZuoJia]的灵柩由士兵护卫,灵柩后悬挂着他的巨幅照片和俄罗斯[ELuoSi]国旗。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向遗体敬献了鲜花,告别仪式持续了一整天。索尔[SuoEr]仁尼琴,一个虔诚的东正教信徒,当俄罗斯[ELuoSi]遭遇大灾难时,他总会重复小时候从老人那里听来的一句话,“人们忘记神,所以会这样”。索尔[SuoEr]仁尼琴心目中的“神”,与其说是宗教中的耶和华,不如说是他永远秉承的真理。

  这个有着无尽勇气的人,可以真正称得上“俄罗斯[ELuoSi]的良心”。

  参考资料:

  《牛犊顶橡树》,索尔[SuoEr]仁尼琴著,陈淑贤、张大本、张晓强译,时代文艺出版社;《文学[WenXue]的殉道者:索尔[SuoEr]仁尼琴 》,李小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俄罗斯[ELuoSi]诺贝尔文学[WenXue]奖获得者——亚·伊·索尔[SuoEr]仁尼琴》,王莺,《俄罗斯[ELuoSi]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1期。

 相关链接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
·毛泽东晚年迷上了李小龙 有了好电影文
·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
·周瑜被“丑化”:实非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
·昂山素姬:民主的旗帜 冬日的腊梅
·史铁生:我与地坛
·孙中山两次死里逃生内情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上):苦追宋
·史铁生:地坛里玩耍的孩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