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揭秘:为打破封锁 新四军有哪些神秘交通线?--中国图鉴社(3)
2011-03-18

  津浦京沪任我行

  日军为了保障占领区的安全,大力加强了对铁路[TieLu]交通[JiaoTong]的控制。尤其津浦铁路[TieLu]和京沪铁路[TieLu],是它的命脉所系,因而采取了十分严密的保护措施,铁路[TieLu]两旁挖了很深的护路沟,架有铁丝网。在每隔十几里的小站和铁路[TieLu]通过的桥梁旁还修筑了碉堡、岗楼,派驻日军或伪军,配备了轻机枪等武器和探照灯。

  每到夜晚,两个小站之间不仅有伪军或民夫高喊“平安无事啰”,而且日军还经常派铁甲车在铁路[TieLu]上巡逻,车上装有探照灯,不时照射铁路[TieLu]及其两侧,一发现情况立即开枪射击。那时,新四军[XinSiJun]人员要穿过日军的铁路[TieLu]封锁线困难重重。

  新四军[XinSiJun]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地跨津浦铁路[TieLu]南段两侧,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地跨津浦铁路[TieLu]蚌埠至徐州段的两侧,第六师则地跨京沪铁路[TieLu]两侧。因此,开辟铁路[TieLu]及其沿线的工作遂成为上述三个师的重要任务。

  二师的铁路[TieLu]工委

  第二师兼淮南军区于1942年6月成立了铁路[TieLu]工委和武装保卫大队(便衣大队),下辖三个区:第一区和便衣大队第一中队,分管明光至小王郢路段;第二区和便衣大队第二中队,分管小王郢至滁县路段;第三区和便衣大队第三中队,分管滁县至浦口路段。

  铁路[TieLu]工委和便衣大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津浦铁路[TieLu]南段沿线日伪军的工作,保护路东和路西人员、物资往来的安全畅通,并保障二师和七师及军部之间的联系。谭震林等二师领导强调指出:对该地区的日伪顽要区别对待,注意政策和策略。我们的力量要挤进去,不靠武装斗争不行,但更重要的是宣传党的政策,研究和运用党的策略,利用矛盾,各个击破。

  由于坚持对日军小打狠打,对伪军打拉结合,因而逐步在敌人眼皮底下建立起了新四军[XinSiJun]的地下联络站、工作站、情报网,开辟了地下交通[JiaoTong]线。伪军中队长、小队长,伪乡长等被我方争取过来后,为新四军[XinSiJun]送情报,搞弹药,购买短缺物资。当新四军[XinSiJun]人员过铁路[TieLu]时,伪军不但让路放行,而且还站岗放哨进行保护,从而使二师建立起了跨越津浦铁路[TieLu]的安全走廊。

  1943年秋的一天,二师师长罗炳辉要过铁路[TieLu]封锁线,并提出过路时要见一见伪军。在铁路[TieLu]工委和便衣大队的护送下,罗炳辉先到靠近铁路[TieLu]的一个秘密[MiMi]联络站休息。晚上过铁路[TieLu]时,在铁路[TieLu]沿线放哨保护的两个伪军中队奉铁路[TieLu]工委之命集合起来。伪军看到罗炳辉过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首长好”的喊声。罗炳辉看到铁路[TieLu]工委工作做得这样成功,大加赞赏,说:“中国人是不愿当亡国奴的!”

  一次,谭震林夜间骑马过铁路[TieLu]封锁线。突然,他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叫护送的铁路[TieLu]工委负责人把护路的伪军叫来。伪军见了新四军[XinSiJun]的“大首长”,连忙立正、敬礼。谭震林一一问了他们的姓名、家在哪里、生活情况怎样,告诫伪军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并勉励说:“你们保护我们过路,也是支援抗日嘛,也是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嘛!”

  在津浦铁路[TieLu]浦口至蚌埠段上,新四军[XinSiJun]第二师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一样,搞得日军胆战心惊,尤其是在夜间,铁路[TieLu]及其两侧地区几乎成了新四军[XinSiJun]的天下。

  四师的铁路[TieLu]交通[JiaoTong]线

    
 相关链接
·1972年欢迎尼克松的神秘晚宴--中图社
·忻口战役:歼敌过万 国共合作抗日的成
·毛泽东和平解放西藏的后勤决策--中图网
·1950年后国共和谈:章士钊奉命试探 蒋
·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出机构 八路军桂林办
·震惊世界!揭秘1971年中美"7·15"
·红军对空斗争--中图网
·揭秘: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中国
·激战青杠坡--中国图鉴社
·甘肃党史大事要览——“五四”运动中的甘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