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黄永玉谈汪曾祺:他在我心中的分量太重(4)
2011-03-15
    两人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此延续下去,长达四十多年,直到沈从文[ShenCongWen]1988年去世。

  黄永玉最初发表作品时还是用本名“黄永裕”,是沈从文[ShenCongWen]建议改为“黄永玉”,“永裕”不过是小康富裕,适合于一个[YiGe]“布店老板”而已,“永玉”则永远光泽明透,寄寓了沈从文[ShenCongWen]对一个[YiGe]艺术家未来的厚望。从此,“黄永玉”这个名字得以确定,沿用至今。

  汪曾祺说:应该“投资”黄永玉

  回到汪曾祺信本身。六页信纸已泛黄,字很小,密密麻麻,洋洋洒洒写了差不多五千字。汪曾祺首先向沈从文[ShenCongWen]通报与黄永玉的见面经过以及对其木刻[MuKe]作品的印象:

  昨天黄永玉(我们[WoMen]初次见面)来,发了许多牢骚。我劝他还是自己寂寞一点作点事,不要太跟他们[TaMen]接近。

  黄永玉是个小天才,看样子即比他的那些小朋友们高出很多。跟他同来的是两个“小”作家,一个[YiGe]叫王谌贤,一个[YiGe]韦芜。他们[TaMen]都极狂,能说会笑,旁若无人。……我想他应当常跟几个真懂的前辈多谈谈,他年纪轻(方23岁),充满任何可以想像的辉煌希望。真有眼光的应当对他投资,我想绝不蚀本。若不相信,我可以身家作保!我从来没有对同辈人有一种想跟他有长时期关系的愿望,他是第一个[YiGe]。您这个作表叔的,即使真写不出文章了,扶植这么一个[YiGe]外甥也就算很大的功业了。给他多介绍几个值得认识的人认识认识吧。

  汪曾祺的艺术敏感与艺术理解力令人叹服。正是基于他对黄永玉艺术个性的分析与解剖,他才郑重地说出了应该往年轻的黄永玉身上“投资”的话。他还在信中另一处将黄永玉称作“天才”,他这样强调说:“黄永玉不是那种少年得志便颠狂起来的人,帮忙世人认识他的天才吧。”

  高山流水,知音难寻,对于当年的黄永玉来说,有汪曾祺这样的知音,实值得终生怀念。

  黄永玉在上海[ShangHai]逗留一年多之后,1948年3月与张正宇结伴而行,前往台湾。几个月后,因台湾出现政治险情,他又逃往香港[XiangGang]。在香港[XiangGang],他居住了四年,直到1953年2月移居北京[BeiJing]。

  香港[XiangGang]四年,是黄永玉艺术发展的一个[YiGe]重要转折,其艺术创作也达到了第一个[YiGe]高峰——创作形式由木刻[MuKe]、漫画向速写、油画等多品种拓展。在这里,他举办了一生中最初的三次画展;在这里,他得到最早而又最集中的名家嘉评与推广;在这里,他又招致来自左翼文化阵营的指责与批评……

  一切都在香港[XiangGang]四年发生。一个[YiGe]在抗战期间开始学习木刻[MuKe]的年轻漂泊者,至此,终于脱颖而出。这是黄永玉的最初成功,并为他未来六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一角度说,汪曾祺这一知音的出现,对于黄永玉有着特殊的历史意味。

  渐行渐远的友谊

  五十年代初,当远在北京[BeiJing]的汪曾祺,为黄永玉在香港[XiangGang]举办的个展写来文章表示庆贺时,正处在走进新时代的兴奋之中。他与沈从文[ShenCongWen]一样,也建议黄永玉从香港[XiangGang]到北京[BeiJing]来。他向黄永玉发出召唤:“希望永玉能带着他的画和才能,同到祖国来,更多的和更好的为这个时代,为人民服务。”

  一年多之后,黄永玉真的离开香港[XiangGang]来到北京[BeiJing],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时代。自此,以后的岁月里,当年上海[ShangHai]“三剑客”中的两位——汪曾祺、黄永玉,生活在同一个[YiGe]城市。他们[TaMen]友谊的延续与加深,似乎有了空间与时间的可能。

  然而,后来的变化却非如此。数十年间,复杂而变化莫测的历史演变,成了所有人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大背景,无一人能超然于外。特别像汪曾祺、黄永玉这样一些作家艺术家,在种种主动或被动、有意或无意的情形下,热闹与沉寂,耀眼与黯淡,此一时,彼一时,谁又能预料和把握?

  自五十年代初开始,汪曾祺先后在文工团和《说说唱唱》杂志工作,他停止了小说写作,转向戏曲创作。他的文学修养与造诣,使戏曲创作界多了一位高手。而正是这一特殊才能,使他能够进入到“样板戏”的主创人员行列,甚至一度风光,享有国庆节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名字列在《人民日报》名单上的殊荣……

  黄永玉1953年来到北京[BeiJing]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在版画系任教。他兴奋不已,一次又一次扎进森林写生采风,到荣宝斋向老艺人学习木版水印,以水印套色木刻[MuKe]《阿诗玛》等作品为代表,其艺术创作进入新的境界。六十年代初,与美术界前辈相比他显得那么年轻,却有了与他们[TaMen]一样的资格,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学工作室。1957年,他没有像汪曾祺那样遭遇冲击,却没能逃过“文革”初期的批斗与1974年突如而至的“猫头鹰黑画”风波……

 相关链接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
·毛泽东晚年迷上了李小龙 有了好电影文
·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
·周瑜被“丑化”:实非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
·昂山素姬:民主的旗帜 冬日的腊梅
·史铁生:我与地坛
·孙中山两次死里逃生内情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上):苦追宋
·史铁生:地坛里玩耍的孩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