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鲁迅[LuXun]也曾试图跟朱安有所交流,可是[KeShi]朱安一开口,就让他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希望的是“谈话的对手”,可是[KeShi]在他面前,朱安的自卑感太深了,她除了对丈夫唯唯诺诺,连连附和,又说得出什么呢?其实,这也怪不得朱安,鲁迅[LuXun]刚从日本回来,谈的都是外面的事,都是朱安所不熟悉的,如果谈些熟悉的事,也许不至于如此吧。 1912年初,鲁迅[LuXun]离开了令他失望的故乡和家庭。2月,他离绍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担任部员,5月初与许寿棠一同北上,就任北京[BeiJing]教育部部员。从此,朱安又开始了长达7年的独居生活[ShengHuo]。 举家迁居北京[BeiJing] 鲁迅[LuXun]到北京[BeiJing]后,住在位于宣武门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他一个人在北京[BeiJing]的这几年里,几乎不与朱家[ZhuJia]通信。倒是朱家[ZhuJia]人曾给他写过信,可是[KeShi]他也没回信。1914年11月26日他收到朱安的信,在日记里写道:“二十六日昙……下午得妇来书,二十二日从丁家弄朱宅发,颇谬。”鲁迅[LuXun]非但不感到高兴,反而说她“颇谬”,可见其对这位旧式太太的反感。 1919年,朱安的生活[ShengHuo]面临着一个大的转变,周家[ZhouJia]台门卖掉了,鲁迅[LuXun]在北京[BeiJing]买下了八道湾的宅子,准备把家人接去同住。对朱安来说,她的心情很复杂:从此要离开故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无异于和娘家人生离死别;可是[KeShi],她又不能不跟着一起去,不能放弃她在周家[ZhouJia]的地位——尽管是极其可悲的地位。 作为鲁迅[LuXun]的“眷属”,朱安来到北京[BeiJing],开始了她在北京[BeiJing]八道湾的生活[ShengHuo]。鲁迅[LuXun]最初的打算是希望一大家子人统统住在一起,兄弟永不分家。鲁迅[LuXun]和周作人都是当时新文坛上的风云人物,兄弟二人感情甚笃。可惜好景不长,两兄弟决绝分手,没有[MeiYou]留下一点可以回旋的余地。鲁迅[LuXun]决定搬出八道湾。 自1919年起,鲁迅[LuXun]搬了3次家,朱安也跟着一次次地迁居。1924年5月25日晨,鲁迅[LuXun]携母亲、朱安迁居到西三条胡同21号的住宅,开始了他们在新家的生活[ShengHuo]。兄弟失和,鲁迅[LuXun]带着朱安一起搬出去过,这使她重新看到了希望,以为他终于回心转意了。 朱安对鲁迅[LuXun]在生活[ShengHuo]上的照顾是无可挑剔的。鲁迅[LuXun]迁入砖塔胡同不久,就病倒了,她对“大先生[XianSheng]”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鲁迅[LuXun]当时不能吃饭,只能吃粥,据俞芳回忆:“大师母每次烧粥前,先把米弄碎,烧成容易消化的粥糊,并托大姐到稻香村等有名的食品商店去买糟鸡、熟火腿、肉松等大先生[XianSheng]平时喜欢吃的菜,给大先生[XianSheng]下粥,使之开胃。她自己却不吃这些好菜。” 在砖塔胡同,鲁迅[LuXun]的书桌是放在朱安的屋子里的,鲁迅[LuXun]白天的案头工作,一般就在这桌上进行,因为这里光线好,安静,朱安白天常在厨房里张罗饭菜等事,轻易不去打扰他的工作。有时同院的俞家姐妹有些吵闹,朱安也提醒他们不要吵大先生[XianSheng],有时甚至是恳求他们:大先生[XianSheng]回来时,你们不要吵他,让他安安静静写文章……这一刻的朱安,终于有了一点女主人的样子。作为女主人,朱安做莱的手艺相当不错。据许羡苏回忆:“他们家的绍兴饭菜做得很不差,有酱过心的蚌蟹蛋,泡得适时的麻哈,但也有很多干菜。” 不过,鲁迅[LuXun]在外生活[ShengHuo]多年,对于绍兴菜也有些不满的地方,特别是干菜太多,觉得单调。但或许也有某种感情因素在内。据阮和孙的女儿回忆说,在北京[BeiJing]的时候,朱安只能从饭菜的剩余来判断鲁迅[LuXun]喜欢吃什么,假使这道菜吃剩得不多或吃光了,她揣摩鲁迅[LuXun]一定很喜爱,下一次做菜时,就多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