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陈毅:对政治斗争灰心只是一种愤懑情绪(2)
2011-03-15

  父亲[FuQin]分管科技,要求孩子们“不搞空头政治[ZhengZhi]”

  留学未成的陈昊苏于1960年9月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

  陈毅[ChenYi]刚到中央工作时曾分管科技工作,当时[DangShi],他有一句名言:我这个副总理是给科学家拿皮包的。

  “我在家中是老大,第一个[YiGe]进大学。”陈昊苏在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去征求父亲[FuQin]的意见,父亲[FuQin]建议他学习工科。

  “我平时受父亲[FuQin]的影响,对文学、历史很感兴趣,学文科也是一种选择,但是父亲[FuQin]主张我学习工科。他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自己年轻时也是学工科,在成都甲种工业学校,读纺织科。后来,认识到旧中国政治[ZhengZhi]腐败,无法保障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要投身于政治[ZhengZhi]斗争,创建人民的国家,为发展扫清道路。到了我们[WoMen]这一代,父亲[FuQin]认为政治[ZhengZhi]问题已解决,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最缺乏的就是科技人才,所以鼓励我去学科学技术。”

  就这样,陈昊苏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进入了航天部七机部工作。

  遗憾的是,一场“文化大革命”最终打碎了陈昊苏的技术梦。1971年,陈昊苏所在七机部让他改行搞政治[ZhengZhi]工作。“我征求父亲[FuQin]的意见,当时[DangShi]他已患重症,处在闲散的位置。他表示这个问题应由你自己决定。他说过去曾经认为政治[ZhengZhi]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看来并不正确。政治[ZhengZhi]上的动荡太频繁,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不受影响。只要你自己把握好,搞政治[ZhengZhi]工作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要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搞空头政治[ZhengZhi]。”

  陈毅[ChenYi]一贯的思想就是认为搞政治[ZhengZhi]运动不是好办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造成很多后遗症。“‘文革’前他在高等学校讲话强调‘又红又专’,反对不加分析地批判所谓‘白专道路’。这里面的道理是很深刻的,正确的政治[ZhengZhi]应该支持技术和业务蓬勃发展,而阻碍技术和业务发展就谈不上是正确的政治[ZhengZhi]。他希望我改行搞政治[ZhengZhi]工作以后能记住这一条。我感到欣慰的是,我记住了并且也做到了。”

  父亲[FuQin]的一席话,让陈昊苏走上了从政这条道路,此后历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丰台区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直至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中国经济周刊》:能否谈一谈在“文革”中父亲[FuQin]是怎样影响你们的?

  陈昊苏:“文革”开始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两个弟弟一个[YiGe]妹妹还在大学和中学读书,没有[MeiYou]毕业。父亲[FuQin]鼓励我们[WoMen]积极参加运动,他特别提醒我们[WoMen],要按党的政策办事,绝不允许做出格的事,不能搞什么打砸抢。但“文革”本身就具有“极左”的倾向,父亲[FuQin]正是因为反对“极左”受到了冲击。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没有[MeiYou]动摇,没有[MeiYou]忘记一个[YiGe]老共产党员对人民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也教育我们[WoMen]不要因为不幸的遭遇而动摇,不要怀疑我们[WoMen]党的事业的正义性。我觉得这就是他对我们[WoMen]的一种保护,当时[DangShi]我们[WoMen]比较年轻,政治[ZhengZhi]上缺乏经验。他不愿意看到我们[WoMen]在这场运动中犯错误,但当我们[WoMen]受到冲击的时候,他又不愿意看到我们[WoMen]对党的事业丧失信心。后来我们[WoMen]能顺利走出劫难,要感谢党和人民扭转大局取得的成功,父亲[FuQin]的教诲对我们[WoMen]经受住考验也起了重要作用。

  子承父业,民间外交的践行者

  在陈毅[ChenYi]兼任外交部长期间,曾陪同周总理多次出国访问。他倡导的“围棋外交”一直被传为美谈,为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而陈昊苏自从1990年进入对外友协以来,一直致力于民间外交。他并不特别介意被人称为“子承父业”。他说:“子承父业,也可以这样说,年轻一代接着老一代的工作去做。我们[WoMen]是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后来人。”

  陈昊苏在诗歌创作上也受到父亲[FuQin]的影响。

  当年陈毅[ChenYi]转战南北,曾留下许多首诗词作品表现当时[DangShi]浴血奋斗的艰苦岁月和意气风发的战斗激情,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而陈昊苏在父亲[FuQin]的熏陶之下,对诗词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就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前一天,即8月12日,陈昊苏刚刚举行了新诗集《希望之路》的首发式。“做外交工作当然要到世界各地走走,用诗歌的形式把自己的观感记录下来。对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利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激情。我并不在意诗的水平怎样,重要的是以诗言志、以诗会友、以诗传情,讲出自己想讲的话。”

  谈及父亲[FuQin]对自己最大的影响,陈昊苏说:“父亲[FuQin]说过,他这个人没有[MeiYou]什么特别的长处,只是认定革命的目标以后就坚持不懈的奋斗。哪怕在‘文革’时,我们[WoMen]全家都受到了冲击,他也一直对我们[WoMen]说不要动摇,不要忘记对人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建国时我7岁,现在60年过去了67岁,一般来说到这个年龄就可以退休了,我还继续在岗工作,想为民间外交事业多做出一点贡献。当然不是永远做下去,到时候我会很愉快地把责任交给年轻的同志。我们[WoMen]对外友协就有很年轻的干部充满活力地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做中外友好工作。我感到很欣慰,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我们[WoMen]国家和友协未来发展的希望。”陈昊苏最后说。

  《中国经济周刊》:据说把您引进诗歌殿堂的是大师级的人物赵朴初,能否谈谈您与赵朴初的交往?

  陈昊苏:我写诗是受父母影响,赵朴老则是我的引路人。“文革”结束后我开始发表诗作,赵朴老给了我很多鼓励。我的有些诗是经他修改过的,但他更多地是鼓励我树立信心,他说你应该多写,坚持用诗词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思想,不要怕写得不好,要努力写得更好一些。(记者 周海滨)

 相关链接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
·毛泽东晚年迷上了李小龙 有了好电影文
·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
·周瑜被“丑化”:实非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
·昂山素姬:民主的旗帜 冬日的腊梅
·史铁生:我与地坛
·孙中山两次死里逃生内情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上):苦追宋
·史铁生:地坛里玩耍的孩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