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国家的国宝”陈垣:参加曹锟贿选是一生的污点(4)
2011-03-15

  三 治学无捷径,唯有刻苦和持之以恒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我们看很多关于陈垣先生[XianSheng]治学的文章,深感他除了以研究成果影响后代,其治学之道也给今天的学术界带来很大启示。

  陈智超:我看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有个大前提,从陈垣先生[XianSheng]有志学历史开始,就有一个[YiGe]很明确的观念:作为历史学家要有一种自觉,要唤醒国民的历史观念。什么是历史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在他那个时代,就是不能忘记外国的侵略,不能忘记中国的光荣传统,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气节。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目的,这一点是首要的。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也就是说,做学术不仅凭兴趣,更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要有家国之思、民族之念。

  陈智超:这一点很重要。另外,他强调治学无捷径,唯一的体会就是刻苦和持之以恒。比如说有四年时间,因为[YinWei]每天都很早起床编《中西回史日历》,苦心设计简明方便的表格,结果得了胃病,只能吃面,对于一个[YiGe]广东人来说实在痛苦。在他60多岁研究佛教史时,因为[YinWei]需要参考的一部典籍贮藏在一个[YiGe]潮湿阴暗的地方,多年无人进入,蚊虫很多。他每天都是吃了奎宁就进去用功一天。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陈垣先生[XianSheng]“言必有据,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也给人留下很深印象。

  陈智超:他强调,历史学者就应该对历史负责,要求真,不能去编造历史。为了求真,有些问题就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陈垣先生[XianSheng]倡导文章不要急于发表,“写成之后要多置时日”,认为如此一来,一者或许有新的材料补充,二者或许有所修正。他自己就曾经重金购买清人的手稿,研究其修改的过程,了解前人怎样做学问。还有,他要求“不说闲话,力求创新”,提倡“理要讲清楚使人心里服,话要讲明白使人看得懂,闲话不说或少说。”在学风上则力求创新,“凡论文必须要有新发现新解释方与人有用”。这些思想和亲身实践对当今学术界是有借鉴意义的。

  四 长居北京[BeiJing],与岭南割舍不断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还想向您请教陈垣先生[XianSheng]与岭南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出身于一个[YiGe]务实的广东商人家庭,对于他的人生和治学有没有[MeiYou]产生什么影响?

  陈智超:应该说有很深的影响。祖父[ZuFu]是我们家族第一代的读书人,他前两代是经商,再前面恐怕就是农民。同辈也有很多经商的,但他从很小就喜欢读书,虽然没有[MeiYou]家学渊源,也没什么师承可言。

  祖父[ZuFu]当时看书,并不限于只看四书五经,尤其喜欢读史籍。于是长辈里就有人指责他不务正业,但是曾祖父[ZuFu]还是“购书无吝”。例如他十六岁那年,买了一部《二十四史》,就花去了曾祖父[ZuFu]一百多两银子,这不是一般的支持。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家庭给了他比较殷实的经济基础,父亲又给了他宽松的读书环境,这是家庭的影响。那么地域方面呢?

  陈智超:广东这个地方,一方面最早感受到列强侵略,另一方面欧风美雨也是最早被感知。祖父[ZuFu]在五岁以后就到了广州,当然跟在新会时大不一样,接触了很多新知新事。另外,他在博济医学堂和光华医学专门学校的求学任教经历也十分重要。这几年所受到的近代自然科学的严格训练,对祖父[ZuFu]后来[HouLai]的史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他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一封家书中曾说:“余今不业医,然极得医学之益,非只身体少病而已。近二十年学问,皆用医学方法也。有人谓我懂科学方法,其实我何尝懂科学方法,不过用这些医学方法参用乾嘉诸儒考证方法而已。”虽然有点自谦,但这也确实是他能超越乾嘉大儒的原因之一。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那他为什么后来[HouLai]就长居北京[BeiJing]了呢?

  陈智超:他中间也曾短期回乡,但应当承认,定居北京[BeiJing]对他一生来讲,有很大的影响。那时不像现在,即使你在穷乡僻壤,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知道天下事。祖父[ZuFu]那个时候就不一样,要看《四库全书》,在广东行吗?要跟第一流的学者交流,也要在北京[BeiJing]才有这个便利。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那他思念广东吗?

  陈智超:很思乡。这种思念,甚至包括到具体的食物,如烧鹅、土鲮鱼等。家乡的灾害他很挂心,而且对广东学者也非常提携,比如说岑仲勉先生[XianSheng],本来在广州一所中学当老师,把刊有自己作品的校刊寄给我祖父[ZuFu],他马上就转送给了陈寅恪、傅斯年诸先生[XianSheng],直至将岑先生[XianSheng]一步步荐入历史语言研究所。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您祖父[ZuFu]在北京[BeiJing]时,还说粤语吗?

  陈智超:在家里他一直都说粤语。而且,他要求在北京[BeiJing]生长的子弟,也一定要学广东话,有时候还会亲自教。在广东的子女,也要想办法学官话,甚至连我的姑姑都接到北京[BeiJing]来上小学。

 相关链接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
·毛泽东晚年迷上了李小龙 有了好电影文
·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
·周瑜被“丑化”:实非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
·昂山素姬:民主的旗帜 冬日的腊梅
·史铁生:我与地坛
·孙中山两次死里逃生内情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上):苦追宋
·史铁生:地坛里玩耍的孩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